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在今天(9月26日)召开的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空间应用领域已经诞生10余名两院院士。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能够开展空间应用的资源十分有限,但工程放眼长远,设立了空间应用系统,与神舟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并列为工程七大系统之一。据悉,工程开展中任命了空间应用系统两总,大力培养空间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今成长起来的两院院士已有10余名,形成了与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形势相匹配的空间应用团队。

  据介绍,在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同时,载人航天工程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空间应用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利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飞船和天舟飞船,工程开展了70余项实验。特别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其支持的空间应用能力比前期有了大幅跃升,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搭载的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在规模和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其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达到7.2E-1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工程实施以来,空间应用领域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取得专利4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

  据悉,当前载人航天工程全线正全面开展空间站研制建设,各主要系统均在按计划进行初样研制。未来,空间站舱内、舱外均可支持开展空间应用,而且应用载荷可在轨更换,仅从首次入轨携带规模看,相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提升10倍以上。

  林西强介绍,工程单位在原空间应用系统基础上,又增设航天医学实验、航天技术试验等多个应用领域,调动国内外力量并行展开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