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好惠民工程,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运营。博物馆如何参与文化建设?北京两会期间,记者对话了市政协委员、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


他表示,博物馆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跨领域链接社会,通过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社会。

 

市政协委员、首博馆长韩战明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新京报:北京有大量中小博物馆,但被故宫、国博等大型博物馆掩盖了。中小博物馆发展不足的根源在哪里?


韩战明:发展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中小博物馆所拥有的资源与大型博物馆相比先天不足,既包括文物资源、内部人才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

 

北京地域大,博物馆数量多,目前北京已注册博物馆179家。其中一级博物馆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也排名首位。但有些中小博物馆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身主观因素。

 

新京报:那中小博物馆应该如何吸引观众?

 

韩战明:最好的方法是对观众需求和希望展开调查分析,不能闭门造车,大小馆均应如此。

 

大馆小馆定位分工特色各有不同,应当差异化发展,互相不具有替代性,完全可以互补互助。

 

中小馆优势在专题性、专业性、灵活性等,劣势是吸收优秀资源的能力和吸引力不足,所谓马太效应,强者更能吸收资源就变得愈强。

 

新京报:也就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


韩战明:对,要找准定位和目标,充分借鉴国外优秀中小博物馆的发展经验。要调查分析进入自己博物馆的主要观众来自哪些群体,进而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地策划展览、加强宣传、做好服务。

 

还可以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增强整体影响力,扩大宣传。要增强主动性,先送出去,再吸引进来。

 

新京报:博物馆应该怎样创新,向更多市民传播历史文化?

 

韩战明:应该跨领域链接社会,通过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社会,实现服务社会和助力社会发展。

 

要最大化有效利用博物馆的开放空间,设置满足多功能一体的配套设施,通过特色展览、专题活动、人工讲解、设备导览、教育工作坊、体验式培训等吸引观众。通过虚拟数字平台拓展传播途径。

 

新京报:首博近年来与其他博物馆合作办了很多重磅展览,2019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合作展览?


韩战明:2019年我馆仍将推出多项合作展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馆也进行了特别策划,各项展览都在筹备之中,最近将向媒体统一发布全年展览信息。

 

全国两会期间将分别推出以展示“青海历史文化”和“吉安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两项展览。

 

新京报:下一步,首博将怎样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韩战明:总的来讲,就是要加强文物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深厚历史文化的研究,通过品牌展览和文化活动,发出好声音。

 

新京报:在北京历史文化发掘展示上,会有新的部署吗?


韩战明:首博将深入进行藏品及历史研究,推出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展览。此外,还将依托首博场馆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举办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展览。

 

新京报:是否会与京津冀地区文博单位合作?


韩战明:京津冀现在协同发展,首博将开展三地合作,打造以北京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圈,并以此为模式,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博物馆联合,逐步形成覆盖三个三角地区的博物馆合作联盟。

 

此外,首博还将提高服务品质,延长开放时间,让博物馆更便民亲民,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新京报记者 何强  见习编辑 贾文程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