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刚过去的2018年,北京大气治理圆满完成任务。未来如何进一步治理大气备受关注。19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房山团审议现场,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他认为,北京应加速制定空气治理中长期行动计划。北京大气污染治理预计在2030至2035年之间出现拐点。

 

新京报:2018年北京PM2.5年均值51微克/立方米,是否有评估,空气改善中气象因素有多大贡献?
 
贺克斌:初步评估,2017年的PM2.5改善中,气象条件帮了三分之一的忙。2018年全年平均下来,气象条件比2017年还要好一些,估计PM2.5改善幅度中,气象条件的贡献超过了三分之二。近几年,气象条件都属于助推大气治理的阶段。不过,气象条件是波动的,大家对大气治理要有信心,也不能盲目乐观。

 

新京报:此前“京60”目标已完成,下一步北京是否需要制定大气治理目标具体值?

 

贺克斌:由于气象条件的不确定,确定一个具体值可能不太科学。根据北京此前制定的十三五期间大气治理目标,到2020年,北京地区PM2.5年均值达到56微克/立方米。不过,目前已经提前达到。近年来,北京一直在比较稳定地有序推进减排,只要坚定不移地减排,是否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值是次要的。

 

新京报:北京已经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大气治理目标任务,未来空气质量是否出现波动?

 

贺克斌:空气质量是否会出现波动,取决于气象条件的波动幅度、本地减排幅度以及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变化。通过评估,2013至2017年,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改善中,北京自己减排占据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的影响来自气象条件和周边区域这两个变量。未来也是如此,如果出现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可能把人为的减排努力全部抵消。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减排,目前体制机制已经建立,有很好的减排基础。另外,未来可以考虑通过三年滑动平均值来考核年度任务。

 

新京报:PM2.5三年滑动平均值考核年度目标有何优势?

 

贺克斌: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用三年滑动平均值作为科学评价指标,有利于抵消年际之间的气象因素影响。有时候用单独的年均值考核大气治理,大家会觉得上一年好,这一年不好了,是不是这一年大家松懈了?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新京报:目前预计,北京治理大气的拐点何时到来?

 

贺克斌:要看大家如何理解“拐点”。如果说PM2.5从高往低开始下降,2013年就是大气治理的拐点。如果要让老百姓感觉到蓝天常在,谨慎估计,2030年至2035年之间,会出现拐点。届时,PM2.5年均值将达到国标35微克/立方米,蓝天常在。南方一些城市可能更低。

 

新京报:2019年北京治理大气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贺克斌:北京已经发布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的路线图有了。目前应该及早布局,把北京的三年行动计划跟北京的新版总规、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等,全部统领起来,加速制定北京空气治理中长期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后即2020年以后,北京的大气治理怎么做,如何把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结合起来,需要制定中长期计划综合考虑。

 

新京报记者 邓琦

见习编辑 陈径舟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