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出门拿一个手机,一扫、一刷、一碰,轻松就完成了各种消费。那么当前移动支付有什么特点呢?中国银联今天就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


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5.7亿


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你有没有算过每个月花了多少钱呢?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生物识别验证支付普及快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五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不过,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 王宇: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同时也更安全。


遭遇诈骗发生率下降 人均损失扩大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随着全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持续,去年移动支付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人均损失有所扩大。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 王宇:从总体上来看,现有大家所常用的移动安全技术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持卡人在防范安全意识和识别重要的一些风险的行为上来讲,也是有比较好的改善。



调查显示,2018年消费者在移动支付中遭遇的诈骗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均损失有所扩大,从2017年的1600元左右增加到1800元左右。利用QQ、微信等社交账号诈骗、遭遇钓鱼链接骗取银行卡信息、伪基站短信诈骗、以办理信用卡套现等借口骗取验证码、扫描不明二维码后资金被盗,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常遭遇的5种诈骗形式。从人群看,学生、IT从业人员、金融从业人员遭遇社交诈骗的风险较高,而全职主妇、退休老人因为扫描不明二维码导致资金被盗的风险较高。


调查还显示,3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较高,损失金额明显扩大。蒙受5000元以上损失的人群,具有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女性比例偏高的特点。


在遭遇诈骗损失后,有1/5的消费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不过,也有不少人采取了挂失银行卡、在ATM机上做一笔交易留作证据、拨打报警电话等正确措施。


编辑 刘雨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中国银联发布2018年移动支付调查报告 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5.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