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何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到底归谁所有?是国家、企业还是公民个人?这个概念还不清楚。”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表示,我们发展太快了,现在很多数据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对公民个人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都会造成影响,应该在数据方面立法,明确数据的属性。

 

陈智敏说,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属于私有,相当于农业革命的土地、工业革命的资本,是重要的资产,但法律并没有赋予其资产的属性。数据具有国家属性、公共属性、企业属性,同时也有公民个人属性,怎么立法要在实践中探索。

 

如何看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陈智敏表示,这些问题很多是因为数据的所有权不明确。“如果明确,未经允许拿取、使用我的数据,法律上属于盗窃行为。如果把数据看成是财务,如果偷盗等于偷盗了我的资产。如果泄露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实际上比泄露国家情报还严重。如果泄露公民隐私数据,就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但国家安全法、刑法、刑诉法等对此都没有明确,因为没有法律依据,处理起来非常难。”

 

他表示,把数据当做资产来处理,要明确信息资产的所有权。“如果是公民个人的,使用时要经过个人同意,同时付给其报酬。现在企业如微信、滴滴打车、外卖等用很小的一点便利,收集了大量个人的数据。公民一开始不觉得,但后来所有的数据都被平台控制,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陈智敏说,所以立法很重要。“数据属于公民,你收取、储存、分析甚至转卖,都需要经过公民个人同意,产生的利益也应该分成给个人。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这需要很多专家来论证、研究。”

 

新京报记者 何强  编辑 贾文程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