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北京世园会开幕在即,各种“必打卡地点”可以安排上了。如果推荐极具“网红”潜质的打卡地点,那么世界上最大浮木动物雕塑作品《莫莉和她的一家人(Molly and her family)》必然在列。

 

被大肆砍伐而濒临灭绝的植物枯木,经艺术化处理成为雕塑作品,莫莉一家三口尽情展现温馨可爱,这不由得让游客深思,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

 

“地平线”上的长颈鹿一家

 

远望植物馆,墙体装饰的3156根长短不一的金属管,仿佛地平线以下庞杂的植物根系。

 

作为本届世园会四大主场馆之一,植物馆以“升起的地平线”为意向,建筑元素中隐喻红树林生态中的土壤、根须、干叶、栖息的鸟类等,神秘且富有力量感。

 

这里也是世园会园区内唯一可以登上屋顶的场馆。


100吨吊重的大型吊车将长颈鹿艺术装置转移到植物馆顶层。


“地平线”以上,便是植物馆极具“网红”潜质的雕塑作品——《莫莉和她的一家人(Molly and her family)》。这三只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浮木动物雕塑,总高10米、重达10吨。

 

2019年2月初,莫莉一家从菲律宾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最终在3月1日凌晨到达世园会现场。12名工人和1辆100吨吊重的吊车互相配合,经过中外团队3天协作,这组“大可爱们”才正式入驻植物馆顶。

 

“网红”的诞生

 

一家三口中,长颈鹿爸爸自然最为健硕,8米高,2.7吨重,几近莫莉的两倍大。这样三只庞然大物竖立在屋顶自然存在一定危险,因此,除了“三大只”,植物馆还特意另制作了一棵10米高的金属树,起到避雷电的作用。

 

2018年7月开始创作,到2019年1月完工,三只长颈鹿的诞生历时7个月之久。


工人对长颈鹿艺术装置进行安装调整。


无论是体态还是表情,三只长颈鹿都栩栩如生。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雕塑使用的10吨左右枯木材料,皆是利用其原态组接,没有一块经过打磨。因此,想要找到能生动表现长颈鹿身体纹路、下颌弧度等细节的木料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十几米高的位置,要让雕塑能够“站稳”也是个挑战。设计者詹姆斯·多兰·韦伯(James Doran-Webb,以下简称“詹姆斯”)使用的是钢筋龙骨架,用以包裹枯木,再将其安装在一个焊接在屋顶地面的金属框架。

 

“莫莉”的名字令人唏嘘

 

莫莉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制作材料——小花牡荆(英文:Molave)。该植物原产自菲律宾,因其制作的家具建材经久耐用,不易被虫腐蚀,而在被大肆砍伐,上个世纪一度濒临灭绝,目前仍在抢救性保护当中。而这组雕塑用的就是当年砍伐丢弃的废料。

 

国家标本平台的标本卡显示,小花牡荆是越南牡荆的别称,高度在4-8米间,花期在每年的5月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生长于山坡、林边荫湿处。


长颈鹿艺术装置落脚植物馆顶层。


这种植物枝干材质坚硬而重,很难加工,但却具有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耐腐等一系列优点,是难得的工业强材。我国海南当地一般用作造船、建筑、车辆、家具等。

 

从英国来到菲律宾的詹姆斯,偶然间发现小花牡荆木材可用于艺术创作,此后30年里便收集了100多吨再生木材,而这些小花牡荆都已枯死了50年以上。在詹姆斯看来,小花牡荆是世界上最适合户外环境的木材。

 

至于为什么要做成长颈鹿的样子,詹姆斯说,长颈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草动物之一,希望通过用早已枯死的木头制作这种特殊的动物,让人们注意到植物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 张畅 姜慧梓

图片来源: 北京世园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