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9时许,萨都里餐厅的老板、孟加拉人萨戈(Sagar Sheikh)在用手机处理外卖订单。


一位刚刚吃完饭的中国客人用手机买单。


餐厅的小时工小芳在整理餐桌。她来自甘肃,是餐厅雇的几位小时工之一。


餐厅生意火爆,前台工作人员Rafiqual Islam一边忙着照顾客人,一边站着解决晚餐。


萨都里餐厅的冰箱坏了,维修工人前来修理。在中国打工十几年的厨师阿沙土汉语口语非常好,他负责和维修工人沟通。


午夜11时许,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厨师阿沙土离开北锣鼓巷返回宿舍。

  北京现有各类亚洲美食餐厅4399家。其中,南亚、西亚等风味餐厅门店增长速度很快。以印度餐为例,2014年到2018年增长约7倍。北锣鼓巷的一家印度菜小馆,见证了这段发展史。

  从南锣鼓巷出来,进入北锣鼓巷直行不到200米,就到了孟加拉人萨戈(Sagar Sheikh)开的Santoor萨都里印度餐厅。餐厅位于胡同里一个临街的小店二楼,面积不大,室内加露天的平台,一共有11张方桌。这里有不错的印度孟加拉美食,咖喱角、印度绿色烤羊、伊朗烤鱼和烤虾、奶油鸡、沙琪卡玛咖喱鸡等,不少食客慕名前来,午餐时段,顾客爆满。

  店主萨戈:看好北京餐饮市场自己当老板

  今年40岁的萨戈,到北京已经快10年了,能说一口中国话,简单交流不是问题。最早的萨都里印度餐厅开在南锣鼓巷,2016年,因为南锣胡同里的建筑不允许再经营餐饮业态,他把店搬到了北锣鼓巷。

  在经营这家餐厅之前,他在北京一家巴基斯坦餐厅做了两年的管理岗位。因为看好北京的餐饮市场,就带着两名孟加拉厨师,自己出来当了老板。店里的菜品都是正宗的印度、孟加拉美食,正式员工也全是外籍——三名孟加拉人,一名印度人。印度人最近回了老家,店里雇了几个中国小时工。

  “北京是个很友好的城市,我去了很多地方,大家都很热情。”在这里,萨戈认识了好几个北京朋友,有经常来光顾的食客,也有居住在胡同里的邻居,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中国话。

  餐厅每天上午11点开门,一直经营到夜里11点,到了下午两点多后,会有一段空闲时间。“周五到周日,这三天客人很多,平时生意一般。”萨戈说。

  不少印度、孟加拉人来到北京,都会光临他的店。2014年APEC会议期间,Santoor萨都里印度餐厅全程为孟加拉国总理和总统提供餐饮服务,临行前,总统接见了工作人员并合影留念;近两年风靡中国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女主泽伊拉·沃西姆,到中国也特意来到店里就餐。

  在北京经营餐厅这么多年,萨戈觉得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了,餐厅刚开业的头两年,每月2000元就能雇一个服务员,现在给4000元,包吃包住,也留不住人。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负责端盘子、拖地打扫卫生。

  萨戈的父母、老婆和3岁的孩子,与他一起居住在北京,租住在东直门一个小区的两居室,每月租金8000元。萨戈说,来北京10多年,他总共就回国了四五次。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家与店之间往返,他走遍了周边的胡同。空闲的时间,也带着家人去北京的天安门、故宫和长城等景点旅游,长城给他的印象最深刻,让他觉得“很震撼”。

  厨师阿沙土:回国前想带老婆孩子逛北京

  与店里的厨师阿沙土(Asadul Islam)聊天,他的中文流利得让人惊讶,不仅没有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生涩感,甚至还带着儿化音。当然他在中国的经历也堪称丰富,2002年,26岁的阿沙土就来到了北京,在东直门一家印度餐厅当了9年厨师,“当时店里有四五个外国人,还有七八个中国人,跟着他们我学会了中国话。”虽然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还能听懂一些方言土语,但他并不认识中国字。

  2011年,他离开东直门的餐厅,去了秦皇岛,在一家酒店做了4个月厨师,又回到北京,在顺义郁金香花园里一家印度餐厅干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了萨戈的店里。

  在餐厅里,他负责烤饼、烤肉。每天上午10点多到店里,第一件事就是和面。阿沙土说,他从学校毕业就出来工作,在自己的家乡跟着师傅学会了正宗的印度烤饼。店里另外还有两名厨师,Pobit Gomes是1971年出生的,擅长做咖喱和其他的炒菜,而Rafiqual Islam擅长做沙拉、凉菜和现榨的各种果汁、奶昔和奶茶等饮料。

  “在孟加拉,一年分六季,每两个月就是一个季节,比如两个月下雨,两个月干旱。”阿沙土说,北京四季分明,冬天很冷,但还好有暖气。从来到北京到2014年,12年间他就回国一次,但2014年父母给他找了对象,回国结婚后,现在每年他会回去一次。老婆给他生了一个男孩,已经3岁了。

  单身的时候在北京,他只有一个爱好,钓鱼,他钓遍了北京的护城河,还花钱去顺义的垂钓园钓过。现在,闲暇时间,他都是宅在店里或宿舍,玩手机,看看搞笑视频,与老婆聊聊微信。

  阿沙土说,在中国,他的收入比在自己的国家,能多出一倍。老婆在家里照顾老人、带孩子,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北京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们都很友好,每次出去问路,大家都能给他说得很清楚。“而且这里很安全,即使夜里一晚上坐在路边,也不会有事儿。”

  来北京十几年,他只去过天安门、鸟巢和八达岭,他计划着,再干3年,孩子该上学了,他就回国。在离开北京之前,他想带着老婆孩子也来北京逛一逛。

  A08-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