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5月28日,2019年京交会在北京开幕。作为京交会非洲展团与非洲主题日承办方,成立于2008年的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今年带着来自数十个非洲国家的100个合作项目参展,致力于推动中非在投资、贸易、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非洲将如何与中国在工业领域开展合作?5月28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经济合作部部长王著才,他认为,中非合作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给中非工业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应该创新合作模式,“把产品产能输出去、资源引进来,帮助当地把产业体系建立起来,把它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与经济优势”。

 

新京报:这是你第几次参加京交会?和往年相比,今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王著才:我们已经连续承办了四届京交会的非洲板块,今年京交会期间,在5月31日下午还将有非洲主题日活动。我也是第4年来参加京交会了,觉得今年的人气比前几年更旺,尤其是参展参会企业对非洲的关注度明显更高了,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实际需求。说明这几年,非洲是我们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地区,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个很好的趋势。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2009年举办首届,此后两年一届,今年下半年将举办第六届论坛。

 

新京报:今年京交会非洲展区都展示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亮点?

 

王著才:今年的非洲展区主要通过展板及实物等方式宣传展示非洲国家文化,突出中非合作项目及成果。可以看到我们的展板上展示了10个国家的特色产业,包括肯尼亚的建材家装业、南非的医疗业等。今天现场还可以看到来自多哥的手工饰品、手鼓、天然乳木果油及科特迪瓦的可可酱、可可酒等特色产品,让参观者对这些非洲国家产生比较直观的认识。

 

新京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给中非工业合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著才:“一带一路”倡议给中非工业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尤其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办以后。我认为这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而非洲的很多国家产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工业刚刚起步,这就可以把我们过剩的产能输出到非洲,发展完善非洲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产业互补时机,因此中非合作有很好的现实基础。

 

这两年我去了十来个非洲国家,每到一国都感觉到当地政府和百姓对中国企业去当地投资的渴望和期盼。我亲身感觉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推进,中非加强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我们中国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新京报:在你看来,中非工业合作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王著才:目前,非洲很多国家还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可以说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机会。当然,根据各国环境、资源的不同,在投资上会有一定差别。我们今后关注的方向主要是,把我国大量的制造业产品、需要转移的产能输入非洲,帮助非洲发展工业,同时要利用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来开发当地资源。也就是说,把产品产能输出去、资源引进来,帮助当地把产业体系建立起来,把它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与经济优势。

 

比如我们现在合作开发一些非洲国家的矿产、木材、海产等,在当地加工,一方面满足当地市场消费,同时也可以再通过进口带回国内市场,形成了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新京报:这一模式是否已有成功案例?

 

王著才:一个成熟的案例是我们成功推动了江西赣州和非洲卢旺达政府之间的全产业链对接。赣州被誉为世界“钨都”,是国内有色矿业重要生产加工基地,从科研、勘探、开采、加工到生产制造成各种产品等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但随着环保日趋严格及资源的不断开发,逐渐出现了原材料短缺的情况。而非洲最大的钨矿在卢旺达,且锡、铌、钽等矿产资源丰富,但没有开采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通过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推动,已经让双边政府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并启动了具体合作,利用赣州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帮助卢旺达进行资源开发,并在当地建立园区就地加工,对矿产进行开采和粗加工后,拉回赣州作为赣州企业生产的原材料。这个模式被国内专家称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创新发展模式”,目前正在加纳、喀麦隆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推广。

 

新京报:对于北京来说,应该如何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

 

王著才:我个人认为从北京的产业特点及产能转型升级来说,和非洲之间建立合作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北京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对一部分传统产业进行转移,这部分产能及北京在高科技方面的优势都可以和非洲市场进行战略合作。我个人觉得跟江浙、广东、福建等地相比,北京在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上还有很大潜力,合作的力度还可以加强。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白爽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