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世玲)8月16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首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学者、律师、企业负责人等公众代表列席,参与《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草案)》的审议。当地官方表态称,对市政府常务会议来说,这样的形式和安排是“第一次”。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是列席并发言的5位公众代表之一,今日(8月17日),郑磊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天5位公众代表均发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也给出专业、详尽的回应。郑磊认为这样的安排和尝试非常好,“远超预期”,他建议接下来类似的会议也能保持如此。


上海政府常务会议首次邀公众代表参与,公众代表发言。  图源上海发布


新京报:你之前是以什么形式参与《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草案)》的起草,主要关注草案的哪一部分?

郑磊:我所在的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作为课题组,全程参与起草过程。课题组负责收集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法规政策文件与趋势动态;参与筹划和组织各地的座谈会和调研活动;整理座谈会和调研资料,分析社会公众及行业意见;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供专业意见,起草部分草案初稿。


新京报:在你看来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草案)》的审议时首次尝试公众代表列席?

郑磊:市长在会议一开始时就提到,因为考虑到公共数据开放,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专门邀请5位公众代表列席,听取意见。而且我们课题组基本参与了起草工作的全过程。市长当天还说,以后有类似的,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会议,都会邀请公众代表参加。


新京报:你准备的发言内容是什么?

郑磊:我提了3点。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对获取有条件开放数据的申请程序、基于需求导向的未开放数据请求机制、开放数据的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出更加明确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我觉得这三点是难点和重点问题,对未来的立法执行和实施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市长对哪些发言比较关注呢?

郑磊:市长先做了3点总结,然后对专家的发言进行回应。因为他是法律出身,印象比较深的是提到有条件地开放数据的程序,以及从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


新京报:觉得市政府会议尝试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参与草案审议这种模式如何?

郑磊:是非常好的尝试,远超我的预期,原先以为是走流程,实际参会讨论深入务实。


新京报:对这种模式有什么建议呢?

郑磊:对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邀请了公众代表列席的常务会议,建议以后都延长讨论时间,继续让每个代表都获得发言机会,让超过预期成为常态。


新京报记者 周世玲

编辑 康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