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第二届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今日(11月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研讨会期间,多位嘉宾称赞北京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提升作出的重要贡献。就此,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请她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两年来出台395项改革政策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戴颖:近两年以来,北京市坚持锐意创新、聚焦短板弱项,推进了一系列的精准的改革措施,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一共实施了395项政策。目前,围绕着企业开办、建筑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大力进行了审批制度的改革,共压减了349天的审批时间,压减了33个审批环节,为企业创业、办事、提高效率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京报:有哪些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经验”值得分享?

 

戴颖:北京市近两年来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改革,其中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分享。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建立起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协调推进机制,这种机制是非常有力、高效的。市领导亲自部署推进,北京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牵头、市级56个部门和16个区共同参与,形成了16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专班,这支专业队伍成为改革的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了宏观和微观方面并行的深化改革举措,坚持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宏观方面,市级层面出台了改革意见和计划,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时间表和施工图;在微观层面上,先后出台了三个版本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并落实到了每一个具体改革举措。这为下一步北京的改革不断的深化和拓展领域和,创造了很好的方法和路径。

 

在我们看来,北京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是“一场系统的、深刻的自我革命”,对我们未来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营商环境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新京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全国范围内有哪些新动向?

 

戴颖:世界银行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突破点,国家发改委牵头也在开展中国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领域更广,要求更全面,这是未来工作的一大重点。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10个指标,是体系性、可考核、可量化的评价方法,为我们的改变提供了一套方法和指导,虽然有些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或客观地反映我们的改革实际,但我们在世界银行评价中学习到更多的“方法”,我们对指标和排名并没有太大的压力,重要的是真正将优化营商的政策落地,惠及企业和个人。

 

新京报:如何评价本次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的召开?

 

戴颖: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更好的营商环境,更有活力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北京,围绕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沟通思想、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市区两级160人报名参会,非常踊跃。就北京而言,过去两年来,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经验,我们会在研讨会上与各界交流。

 

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将对北京市今后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跨国公司等在京发展和准备来京企业投资的更好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