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南口镇陈庄村村卫生室医生兰永生正在检查输液设备。


陈庄村村卫生室内部。

  北京今年改扩建46个村卫生室,80个偏远行政村开展每周巡诊;市卫健委填补偏远地区医疗空白点

  北京相关涉农区按照20至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的原则,共梳理出有建设需求的村级卫生机构525个,至2018年底已完成479个,2019年,其余分布在四个区的46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市政府核验标准。

  新京报讯 偏远地区医疗“空白点”如何填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健委了解到,截至今年,北京有建设需求的525个村级卫生机构均已完成建设,部分不适宜建设卫生机构的地区,开展了每周一次巡诊服务。

  新建村卫生室达到市政府核验标准

  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涉农区政府共同承担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第5项,即新建、改扩建46个村卫生室、为乡村医生岗位定向培养90名医学大专生、为80个偏远乡村每周开展一次巡诊。据了解,此项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2016年,北京相关涉农区按照20至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的原则,共梳理出有建设需求的村级卫生机构525个,至2018年底已完成479个,2019年,其余分布在四个区的46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市政府核验标准。

  为了填补村卫生室空白,政府部门克服了不少难题。偏远山区看似不缺地儿,实际建设用地紧缺,新建一间卫生室,不是容易事。怀柔区社管中心主任王瑞新介绍,怀柔是生态涵养区,尤其在北部地区,建设用地非常紧张,很多村庄没有合法合规的用地建设卫生室,不少选择利用现有空间。昌平区南口镇陈庄村村卫生室,就是对之前的空间功能进行腾挪而来。

  怀柔、昌平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昌平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昌平区已完成新建、改扩建61个村卫生室;公开招募40名乡医、定向培养共24名医学大专生、为13个偏远乡村开展巡诊。实现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2016年,昌平区启动50个空白村卫生室新建项目,于2018年全部完成;2019年财政投入经费300余万元针对老旧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计划建设10个,实际完成11个;有52家村卫生室已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度。区财政为新建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诊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设备以及生活设施、交通工具等,多数村委会为外招乡医提供了居住用房,区卫生健康委建设完成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和区级管理平台,数据与区域卫生平台和健康档案库互联互通,为乡医执业提供最大便利条件。

  2018年,昌平区卫计委与区财政局联合出台《昌平区上级机构派驻村卫生室服务实施方案》,目前,南口、流村、延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对13个村卫生室每周至少一次的巡诊服务,确保村民得到医疗卫生服务。

  怀柔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怀柔共有14个镇(乡)、两个街道,284个行政村,规划205个村卫生室。按照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要求进行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其中2018年底前已完成30个,2019年完成9个。

  怀柔区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参加乡村医生岗位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工作。全区共有46名学生在读,毕业后将优先安排到乡村医生短缺和年龄老化的行政村,并积极探索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

  ■ 现场

  村卫生室药品储备堪比社区医院

  今年50岁的兰永生,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陈庄村村卫生室的医生,也是本村村民。村卫生室,就在陈庄村支部委员会大院的左侧,从一个小门进入,左手边的四个房间,分别用来储备药品、问诊、输液,光线亮堂、地面平整,墙壁一角,还装上了医疗废物暂存处。天气好时,卫生室外面的空地,老百姓还能打打太极拳锻炼身体。

  卫生室是今年新建的。在以往,居民寻医问药,须得上兰永生的家,为此,兰永生专门腾出屋子当作“工作室”。现在,兰永生有了更大的工作空间,村里人的就诊环境好多了。

  来这里看病的村民,多是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兰永生基本能够解决,除此之外,中医出身的他也能针灸、艾灸、拔罐。虽然地处偏远,卫生室的药品备得挺齐,有三四百种,与城里的社区卫生机构差不多。

  二十年前,原本在公立机构工作的兰永生回村,成为村里唯一一名村医,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十点,都是他的工作时间,平均每天,他要接诊十多位患者。有时,外村人也慕名前来看病,腿脚不便的,给他打个电话,他也上门服务。

  多劳多得。每个月,兰永生能得到3500元的固定薪水,在此基础上,为村民看病,还能有三四千的收入。收入稳定、离家近、能为乡亲们帮上忙,兰永生对于自己的生活觉得“可以了”。前来看病的村名也对兰永生非常信任,在他们心中,兰永生既是亲切的“小兰子”、“小生子”,更是能解决病痛的好大夫。

  追问1

  无法建卫生室的村落怎么办?

  并不是所有村庄都有新增卫生室的条件。记者了解到,部分村庄因人口较少、面临整体搬迁等原因,不适宜建设村级卫生机构,也暂时难以配置乡村医生。

  2019年初,门头沟、房山、延庆、密云、昌平等5个涉农区共80个行政村,通过所在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每周一次的巡诊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使村民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提供巡诊的医护人员来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情况下,每次参与巡诊的为一医一护。

  没有固定的卫生室和药房,需要的药品问题怎么解决?该负责人介绍,巡诊大夫会带上常见药品,可以解决基本需求。如果缺药,不紧急的情况,医生将进行登记,下周巡诊时带上;如果情况较急,患者可以直接去乡镇社区医院就诊。

  据了解,巡诊开展后,全年约有4万余人次受益。

  追问2

  乡村医生人才短缺如何破题?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面临“缺人”的难题。昌平区卫健委副主任谭光剑介绍,在偏远山区,居民以老人为主,这些村子对医疗保障有需求,但又难以留住人才。

  北京市卫健委基层处禹震表示,北京通过多种举措,来为乡村医生队伍“补血”“造血”。首先是培养人才。2017年以来,北京市卫健委每年均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针对有意愿的30岁以下、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进行订单定向式临床医学三年制大专医学生(乡村医生方向)免费培养,毕业后回到本区乡村医生岗位服务,三年来共招生343名,其中2019年计划招生90名。通过市教委支持、首都医科大学和相关涉农区努力,2019年实际招生为144名。

  为了让年轻人愿意扎根,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给乡村医生的补贴,也从原来的1600元,涨到最高4500元。在此基础上,乡村医生接诊患者,会有额外的收入,一些运行不错的村卫生室,村医收入可观。

  此外,通过返聘城市中的退休医生、聘任引进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如民营医疗机构人员等方式,也能解决就医需求。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本版供图/北京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