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2018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记者注意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河南、广东、内蒙古,公开度打分全部超过99;最后一名为重庆,公开度打分为91.206。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等8家单位未公开2018年预算或2017年决算。

 

河南、广东、内蒙古位列公开程度前三

 

据了解,此次检查是自2015年以来第4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覆盖各级部门和单位26.78万家,结果显示仅8家未公开。相比2015年93000家未公开,2018年,地方绝大多数部门已实现预决算公开。

 

相比2015年,2018年各级政府和部门预算和决算完整性平均达标率分别由75.39%、72.08%提升至99.31%、99.55%;细化程度分别由71.73%、63.36%提升至99.66%、99.56%;公开及时性分别由60.17%、65.98%提升至99.89%、99.77%。

 

记者注意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河南、广东、内蒙古,公开度打分全部超过99;最后一名为重庆,公开度为91.206。

 

财政部称,地方预决算公开基本做到应公开尽量公开,对部分鼓励公开的内容,也逐步实现了由未公开、部分公开到主动公开的跨越式突破。

 

比如,绩效信息公开方面,大多数省份均组织向同级人大和社会进行公开,有31个省份公开了绩效目标,29个省份公开了绩效自评、绩效评价结果。部分省份将省级财政部门牵头开展的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全部向社会公开。

 

8家单位未公开 问题集中在市县层面

 

财政部指出,预决算公开整体上省级好于市级、市级好于县级。排名靠后的省份,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县层面,市县层面部分单位基础工作薄弱。

 

检查发现,辽宁、江西、甘肃、宁夏4省份仍有8家部门和单位未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或决算,包括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沈阳市铁西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等。其中,2018年预算和2017年决算都未公开的,仅中共分宜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一家单位。

 

此外,全国有2351家部门和单位未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20647家未公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省市县之间存在差异。检查发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和部门公开的表格和材料,样式差异较大,解释说明不一。信息可用性较低,不便于年度间对比或横向分析,也不利于政府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

 

“三公”、政府采购等公开指标得分偏低

 

财政部指出,公开质量方面,仍然存在准确性不够、可读性不够、存在收支不实情况等问题。

 

比如,各省份在预决算公开的重视程度、平台建设、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有的预决算公开数与批复数不符,有的预决算公开表格与账务核算信息存在不一致。部门预决算中“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安排情况等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公开指标得分偏低,限制了社会监督作用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度还抽查了政府决算公开的“城乡社区支出”科目数据,查出超范围列支、虚列支出、以拨代支、违规调整科目、以挂账方式虚减支出等违规问题。

 

此外,地方各级主动公开的意识依然不强。财政部指出,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要我公开”层面存在的问题逐年减少,但相关说明及细化程度不够。对鼓励公开的事项,各地各部门普遍重视不够,一些单位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对群众普遍关心但有关文件未强制要求的信息,各地主动向社会公开的情况仍然不多,“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有待加强。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