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衡和华

性别:男

终年:93岁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职业:京剧演员、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教师


从车水马龙的南三环,走进贴满小广告的老旧电梯,再沿着狭窄的走廊走十多米,就是京剧演员衡和华生前的住所。屋内深色的明清样式半边圆桌上,竖着镂空雕刻的精美中式梳妆镜,下立着一对蓝底粉彩花卉纹瓷瓶。圆桌两侧,规规矩矩摆着两张木椅,上边铺着条纹坐垫,纤尘不染。


深色木桌上立着白发的衡和华站在排练厅的照片,还有几块奖牌,其中一张锈迹明显的,是北京市文联在2000年颁发的,上边写着“衡和华同志,五十年来你为了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特此表彰”。


屋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照片。衡和华背靠旗、衔雉尾、持银枪,神气十足。那是他72岁时,时隔数十年再次登上舞台演出《龙凤呈祥》的剧照。女儿衡慧珠记得,为了扮相好看,衡和华特意去诊所补了门牙:“医生说这个没办法这么快补好,他就让装了颗临时的牙,演出完就扔了。”


2019年12月24日20时10分,京剧演员、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教师衡和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93岁。


衡和华72岁时重返舞台演出《龙凤呈祥》的剧照。 受访者供图


病中仍惦记着上台演出


生命的最后几年,衡和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家里那张紧挨着阳台的单人床上。


因为疾病,衡和华时常因糊涂错乱了时空,经常对照顾他的保姆大喊:“给我靴子,我要上台了”。


更多时候,他躺在床上,唱着京剧里的小生唱段,保姆是他的“听众”。一天夜里,衡慧珠接到了附近派出所的电话:“民警说我爸大晚上还在家里唱戏,吵人家睡觉,隔壁邻居都投诉到派出所了。”衡慧珠有些哭笑不得,上门给邻居道歉。


衡慧珠完全理解父亲对京剧的痴迷,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和旦角名家、梅兰芳的弟子言慧珠同名,衡和华对她寄予厚望,一直希望她学戏。


衡慧珠说,陪伴在旁几十年,父亲这一辈子,经历过红卫兵上门,经历过亲人们相继离世……但她唯一一次看到父亲流泪,是因为京剧。


2001年,衡和华75岁。一天,衡慧珠见父亲说自己小嗓没了,坐在床上,没有哭声,眼泪不断从眼角流出。


京剧小生的大、小嗓是一门基本功,真、假声结合演绎人物的刚柔相济。


衡和华知道这不可逆转:“我劝他说没了就没了,你也不上台了,之后用大嗓也能说戏啊。他不听,就是哭。”


晚年,学生周晓盟经常上门请教。几十年不曾演出的老戏,衡和华张口就来。后来患了脑梗,衡和华经常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只要周晓盟一唱戏,他能条件反射一样接出下句:“让他唱戏,比吃药都管用。”


家里的桌子上,摆着衡和华的照片和获得的奖牌。 新京报记者 康佳 摄 


因家贫投身梨园


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穷,衡和华也不会和京剧结缘。


1926年,衡和华出生在北京琉璃厂一个裱糊匠家里。父亲靠给人糊棚、做纸火,养活一家十口人。稍长一些,几个孩子被送去学戏,两个姐妹学评剧,衡和华学文武小生,弟弟衡广泉学小花脸。


“去那儿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就是为了能吃上口饭,把我哥送去学戏。”衡广泉说。 


1937年,衡和华入北京文林社科班学艺。挨板子是家常便饭。一次,衡和华实在受不了板子,半夜偷偷跑回家。怕被父母说,又不敢进家门。北京数九寒天,他只穿着一个空心棉袄,实在怕冷,就躲在水车的木头车厢里过了一夜。多年后,衡和华自己总结这一段学戏经历,只用了两个字“怕打”。


衡和华后又入北京长庆社、天津稽古社学艺,直至1946年出科。在稽古社学艺期间,同十三名师兄弟一起拜师程继先。在当年的留影中,衡和华站在右侧后方,身穿黑色长衣头戴瓜皮帽,目视前方,程继先双手插袖,端坐中间。


那是衡和华的青春期,他记忆力极佳又喜钻研,9年科班下来,学会了二百多出戏。衡慧珠说,拜师的这张照片意义重大,是父亲这一生最珍视的照片。


与梅兰芳搭戏演出


1954 年,衡和华经人介绍参加了梅兰芳京剧团,担任小生演员,还参加了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拍摄。


梅兰芳主演的《霸王别姬》中,衡和华在里面扮演虞姬的哥哥虞子期。学生夏源问起那段经历,衡和华却说,那不算什么。“他看重的不是和名角儿合作,而是他作为小生能挑大梁的戏。先生觉得,你本事到了,别人才会用你。”周晓盟说。


当时,衡慧珠喜欢躲在戏台的二道幕后面,看衡和华演出。父亲大高个儿,扮相漂亮。每听到台下观众叫好,她就高兴:“心想那是我父亲,觉得特别神气。”


京剧《奇双会》中,梅兰芳饰李桂枝,姜妙香饰赵宠,王少亭饰李奇,衡和华饰李泰。 受访者供图


“神气”背后,衡和华没少下功夫。跟随梅兰芳京剧团演出赚了一些钱后,一家人挤在大院里,衡和华开始考虑买房,等房子都看到了,他改变了主意,把钱拿去置办了一批行头。最好的蟒袍在当时做一套要360元,衡和华花了半年多的工资置办了一批自己的行头。


衡广泉说,每次演出回来,衡和华都会在家里和他复盘一遍。衡和华拉京胡,边拉边练习唱词。家里也有各种道具:“我们兄弟俩也经常拿起道具比划比划,一不小心就到一两点了。”


如今,衡和华家的门后还立着枪、刀、木剑、棍,这些道具被小心翼翼用布袋子罩着,外边缠一圈细绳,以防落灰。


门后还挂着一把京胡。一次,几个学生来家里请教,顺带拿出了放在门后的京胡摆弄。衡和华挺不乐意,躺在床上一直在那儿催,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走,快回去吧。


给演员、戏曲“摘毛”


因剧团变动,衡和华当了老师。1963 年,衡和华到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直至退休。


学生刘书俊记得,衡和华高个子,瘦长脸。他比其他老师更时髦,1979年全民都骑自行车,衡和华买了辆哈雷摩托车,颜色是鲜亮的橙黄色,每天骑摩托到学校上班。


他会比学生提前到教室,一个人吊嗓子,绕着教室走台步。他还喜欢拖堂。所有动作,他要一一示范,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衡老师喜欢抠细节,一出戏的脚步抬多高、迈多远、落地下要多远,肩膀是松是紧,胳膊撑起来哪里需要使劲,这些细节都有严格规定,如果一不留神做错了,竹板‘啪’地就打在手上了。”刘书俊说。


衡和华常和学生念叨的一句话:“能耐学到你们身上,别人怎么都拿不走。”因要求严格,他得了个绰号“镊子”。


学生李连仲说:“京剧里挑问题也叫摘毛,衡先生就像个镊子一样,看什么戏都能摘出毛病来。”刘书俊也记得,衡和华性格耿直,“不管你是领导还角儿,只要是他觉得不对的地方,不管面子不面子的,他都直接指出来。”在他看来,衡和华功底扎实,又“见识过好东西”,才有这样的底气。


不光针对演员,他也给戏“摘毛”。在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句唱词“辕门站立三千将,统领貔貅百万郎”,衡和华觉得,吕布那时候官阶很低,不可能能带领三千个兵,就将这一句改成了“辕门站立精兵将,统领貔貅镇一方”。之后,北京市戏曲学校的教科书也依其修改了这句唱词。


直至退休多年后,衡和华的性格还不改往日。衡慧珠说,父亲常看着戏曲频道到深夜,看一些年轻的演员表演,他经常忿忿地说一句:“我看这京剧院不能叫京剧院了,干脆去掉耳刀旁,叫京剧完得了”颇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弥留之际,衡和华已经无法对外界做出反应。因常年练功,他平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左脚还明显向内扣。前来探望的周晓盟看着他,张口唱了几句戏词,衡和华听到后,攥起拳头在床上重重敲了几下。


阳光穿过玻璃,打在衡和华家的阳台上。角落里摞着的两个箱子,是衡和华当年跟着梅兰芳剧团走南闯北随身带的,如今漆面剥落,蒙上灰尘。


新京报记者 康佳 实习生 郭懿萌

编辑 郭琛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