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服务贸易遭受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9月上旬,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将在北京举办。


服贸领域应该如何渡过难关?北京举办服贸会有何积极意义?我国服务贸易未来将如何发展?


就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他认为,各国应携手应对疫情对全球贸易投资、产业链供应链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开放市场,不要关门搞保护主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受访者供图


旅行服务、建筑类、运输类服贸受疫情冲击较大

 

新京报:能否简单介绍下什么是服务贸易?

 

李俊: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服务贸易有不同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居民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企业法人,也就是中国个人和中国的企业与外国的个人和外国的企业之间相互进行的服务交易。

 

所以,服务贸易是以居民和非居民作为判定的标准,而不是以跨越国境或者跨越关境为判定的标准,这和货物贸易有非常大的区别。

 

世贸组织(WTO)把服务贸易分成4种类型,一是跨境交付;二是境外消费;三是商业存在,即通过投资形式提供服务,比如外国服务企业在中国跨国经营;四是自然人流动,就是提供服务的人跨越国境模式的服务贸易,比如中国的老师到美国教中文。

 

WTO还把服贸细分为12大类、155个小类,比如旅行、运输、通信、文化娱乐、教育、环境等。

 

新京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李俊:从国际收支层面看,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4%。但如果从服务贸易4种模式全口径来看,2019年 WTO报告第一次测算了4种模式全口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得到了将近40%的结果。

 

从增加值角度看,即使是货物贸易出口,也包含了服务业增加值,比如出口一个机床或者一台汽车,可能就包含物流投入、设计投入等。从这方面看,服务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近50%。总之一句话,服务贸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新京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李俊:疫情对人的跨境移动造成了最直接的冲击,全球以旅行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下降非常明显,旅行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旅游、留学等,占全球服务贸易约25%。

 

跟人跨境流动相关的还有建筑服务,比如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还有就是运输服务,比如航空客运、海运等都受到了影响。

 

新京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如何?

 

李俊:受疫情影响,我国旅行、建筑、运输类三类服务贸易也受到了冲击,但从前5个月数据来看,以数字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比较稳定,恢复较快,尤其是可以跨境交付的数字服务,如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等。


今年前六个月,我国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10.9%,新兴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大概为40%。


各国应尽可能开放市场 不要关门搞保护主义

 

新京报:面对冲击,全球服务贸易领域应该如何渡过难关?


李俊:各国应携手应对疫情对全球贸易投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贸易的冲击,相互合作和扶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能够开放市场,不要关门搞保护主义。


同时,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一些可以和疫情相伴相生,甚至有助于抗击疫情的业态,比如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互联网服务等。以前需要面对面开展的服务,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交易。


多发展数字化业态,包括促进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冲击很重要的思路。


新京报:当前形势下,我国举办服贸会有何积极意义?

 

李俊:从全球来看,近两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叠加疫情冲击,全球服务业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很多国家倾向于保护国内市场,不利于疫后经济复苏。


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一个国家通过举办服贸会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中国政府也通过服贸会表明,我们将继续走开放合作道路,坚定支持进一步全球化合作的态度。当前形势下,这对恢复全球经济,恢复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来讲,举办服贸会也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贸易形势比较严峻。服贸会是疫情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国家级重磅展会,将为全国恢复经济贸易活动树立信心。


新京报: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近几年,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在京举行的服贸会有何推动作用?

 

李俊:办好展会需要城市综合环境的配套,这么多企业来参展,参展产品可能需要一些开放政策的配套,这都需要政策支持。另外,服贸会参会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在人员出入境通关的便利化上,如果城市有好的营商环境,也会有所助益。

 

包括今年的服贸会,可能也会争取一些配套政策。

 

新京报:服贸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往届服贸会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俊:首先,服贸会让全球了解到中国正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努力搭建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的平台。同时也在打开国内服务业市场,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服务贸易。


以前可能全世界只有“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印象,中国服务的影响力,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是那么大,通过服贸会,我国在推进服务业开放方面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从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角度来看,服贸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六届服贸会实现意向成交额5000多亿美元。


服贸会还具有教育意义,让公众了解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促使相关方把更多资源精力放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上。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室外场馆施工搭建工作已经开始。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举办5G通信、服务机器人等专题展 本届服贸会更好玩

 

新京报:本届服贸会有何看点?

李俊:本届参展商多,纳入了一些以前举办的在业内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展会,壮大了服贸会规模。

 

另外,参展的质量更高。本届服贸会建立了“1+8+N”展会新模式,其中的8个专题展包括高科技的5G通信服务、服务机器人等新模式、新业态,展会将更加好看、好玩。

 

第三个亮点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新京报:本届服贸会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新模式,打造“云上服贸会”,服贸会“上云”实现“365天永不落幕”,你觉得有何意义?


李俊:在疫情情况下,服贸会融合了线上方式,传播力更广。比如开国际论坛时,可以邀请更多重量级嘉宾参与线上讨论,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展会。


“365天永不落幕”,我觉得是把一个固定几天的展会演变成一个产业。未来北京应该通过服贸会平台,带动北京乃至中国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展会结束后,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持续交易、项目落地、产业培育。尤其是结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使更多项目落地到北京或者其他省份,把中国的服务产业做大做强。


新京报:服贸会给中外企业带来了什么机遇?


李俊:疫情之下,企业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开拓国际市场,寻找自己的贸易伙伴,服贸会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服贸会将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布平台,企业可以将最新的产品、最新的技术在这里发布,便于开拓市场。

 

新京报:你对于本届服贸会有什么期待?


李俊:通过本次服贸会,中国将发出开放合作、支持全球化的声音。我们要站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立场上,推进全球服务开放合作、互惠共享,希望更多国家接受这样的理念,打开各自市场,相互扶持共克疫情冲击。


另外,也希望本届服贸会在项目投资洽谈交易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签署一些新的合作项目和协议。疫情之下,企业比较困难,希望服贸会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也帮助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中国服贸规模世界第二的地位将继续巩固

 

新京报: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对于今后发展,你有何建议?

 

李俊: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会不断壮大,服务贸易全球第二这个地位还会继续巩固。

 

具体来说,我国服务产业、服务经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目前中国经济的服务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53.9%,全球平均水平是67.46%,发达国家就更高了,普遍在70%以上。这是中国与别国的差距,也是未来服务业成长的空间和潜力。

 

服务业开放已成为中国开放战略升级的重要一环。我国不断推出各种开放实验平台以及服务业开放举措,不断放宽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的一个重要试验方向,就是进行服务业开放的压力测试。

 

从产业革命角度来说,疫情之下,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崛起,包括服务外包、软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都是数字贸易、数字产业、数字经济的一部分,这些业态在加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结合,推动了传统服务贸易的可贸易性。

 

新京报:我国发展服务贸易还要应对哪些挑战?

 

李俊:我们的外部环境面临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等,这些需要去克服。

 

另外,服务贸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稳增长稳就业中的地位还需要深入认识。部分服务贸易促进政策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环境等,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也需要完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