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从上周五(7月31日)起,北京自行车专用路西延段正式开通,自行车专用路总长延至10.3公里,市民骑行体验不断优化。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慢行系统综合治理,绿色出行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北京还有大量路段需要骑行者在普通非机动车道内骑行。这些道路的骑行环境如何?通过近一周的体验走访,记者发现,自行车骑行“有路无权”问题仍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机动车违停占道严重,非机动车往往要“见缝插针”才能通行。


对此,交通专家刘岱宗建议,除了从规划层面重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路权分配外,还可以利用好“北京交警随手拍”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加强对机动车违停行为的执法力度。


东三环中路劲松路段,餐厅门前停放了两排机动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体验一:东三环中路

餐厅聚集路段500米60余辆车违停,只能“见缝插针”骑行


每晚7点,正是繁忙的CBD临近“收尾”的时刻,大批上班族骑上共享单车奔赴地铁站。


昨天(8月6日)傍晚7点10分,记者从10号线金台夕照地铁站附近出发,沿东三环中路向劲松地铁站方向骑行。刚骑出50米不到,记者就被迫减速,数辆机动车将自行车道堵死。再向南骑行,在即将抵达国贸桥路口时,记者又看到一连串的违停车辆,有的车辆还直接停在公交站台前。


国贸地铁站附近,自行车专用道被占用,自行车和公交车抢道。新京报记者 周博华 摄


而在与东三环中路相隔不足一个街区的CBD商务区内,骑行体验就要好很多。不少路段用硬质隔离带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进行了区分,而且几乎每条路上方都安装有密度较高的交通监控探头,因此很少看到机动车违停占道。


通过双井路口后,记者继续向劲松地铁站方向骑行,之后便迎来了本次体验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旅程。由于马路西侧有不少餐厅,傍晚时段,非机动车道俨然成了“停车场”,甚至有的机动车还停成了两排,自行车只能“见缝插针”。记者根据骑行录像进行粗略统计,在500米的路上,足足有60余辆违停的机动车。


西坝河南路,自行车通行空间被侵占得一点不剩。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体验二:朝阳西坝河路

非机动车道内施划停车位,自行车通行宽度不足一米


8月4日早上7点半,记者在朝阳区西坝河南路进行体验,有市民反映这段非机动车道完全变成了“免费停车场”。记者在现场发现,道路两侧停放的机动车一辆紧挨着一辆,从车道线来看,自行车通行空间已被侵占得一点儿都不剩。


对此,家住附近的市民刘女士表示,她几乎每天早上都要骑车去买菜,为了躲避机动车,只能在人行步道上骑行。“多少年了,几乎没人管过,我们不这么骑车还能怎么办呢?”


在与西坝河南路相隔不足500米的西坝河路,自行车骑行环境同样不容乐观,只不过与自行车争抢空间的变成了合规的“停车位”。


西坝河路设有路侧停车位,骑行空间不足一米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发现,该路段马路两侧都划有白色的道路停车位,留给自行车骑行的空间已不足一米。采访中,多位骑行市民直言,这条路的停车位施划很不合理,一旦遇到机动车开门或要驶入、驶出时,他们就必须要减速,甚至得下车推行。


记者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路侧能否施划停车位首先就有纲领性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施划停车泊位。


专家:可利用“北京交警随手拍”治理机动车占道


交通领域专家、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建议,除了从规划层面重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路权分配外,还可以发挥好“北京交警随手拍”平台的功能,加强执法,治理机动车侵占自行车道的问题。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刘岱宗就开始呼吁——北京市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针对机动车违停侵占自行车道的举报机制,保障非机动车的通行权利。


记者注意到,《2020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已于日前正式发布。针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违停问题,《报告》也进行了披露——2019年,北京全市违停执法量同比提升近两成,违停执法量达到650万次。


“我们希望城市更多回归‘生态’,绿色空间是给人类生活的,而不是给车,因此要把城市回归给人,创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的城市。”刘岱宗表示,目前北京在停车治理方面的力度很大,但如果没有执法上的严格配合,可能无法取得实效。


他认为,鼓励市民“随手拍”交通违法是一种让公民参与治理的方式,能充分调动起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驾驶员也会因为“随手拍”而约束行为,从而减少违停。刘岱宗表示,“随手拍”这样的举措此前已在其他城市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建议,对于举报平台,政府部门可以继续进行优化改进,增加举报违法后的反馈功能。在开通初期,应该做到严格查处,提高违法举报的采信率。同时,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考虑引入相应的奖励机制。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协作记者 王贵彬 周博华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