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近日,各地针对“餐饮浪费”行为的治理引发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今天(8月13日)表示,将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目前正对国内外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立法、文件和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研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级巡视员张桂龙表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如何?疫情对粮食安全是否造成影响?应该如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农业专家认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仍然需要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今年5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并用四句话概括,“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韩长赋介绍,我国粮食已连续十几年丰收,2019年产量达13277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达百分之百。

 

7月16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就“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先涨后跌。其中稻谷、小麦供给充足,价格短期波动后恢复正常;玉米和国产大豆供给阶段性偏紧,价格明显上涨;进口大豆量增价跌,供给基本正常。

 

据介绍,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稻谷、小麦库存充足,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今天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大的灾害,秋粮生产也会呈良好态势。

 

疫情是否对粮食安全带来影响?

 

许世卫介绍,在生产方面,疫情初期曾对春季农田管理、大品种农资调运造成一些影响,后来随着农资调配,化肥、农药等供给得到保障,加之气候条件不错,疫情并没有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在消费方面,由于学校、企业开学开工不足,粮食集中消费减少,但每个人在家里的口粮消费仍然必不可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疫情主要发生在城市,对粮食产区影响不大。最近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调研发现,粮食种植没有因为疫情停顿。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些国家增加粮食储备,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

 

农业农村部介绍,今年3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口粮市场需求趋旺,加之受一些国家限制出口消息发酵影响,部分城市出现恐慌性囤购米面现象,导致国内稻谷、小麦及下游产品价格短期上涨较为明显。但总体来看,由于连年丰产、库存充足,今年以来我国稻谷、小麦和下游米面市场受疫情影响是很有限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也为疫情防控赢得了主动。

 

许世卫表示,保证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基本战略,由于我国的生产条件、传统习惯和科技进步,口粮是能够绝对保障的。我国口粮进口量很少,2019年大米和小麦进口量仅占全年消费量的1.6%和2.7%,作为品种调剂和贸易需要。哈萨克斯坦等限制出口的国家也非我国进口粮食主要来源地,所以实际上对我国影响不大。

 

“但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随之产生的心理作用、舆论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另外,巴西等国疫情严重,可能对我国进口粮食运输造成短期影响。”许世卫说。

 

南方洪涝对粮食生产影响有多大?

 

近日,韩长赋在《人民日报》撰文谈粮食安全。在这篇名为《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文章中,韩长赋介绍,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农业灾情重于常年。要指导洪涝灾区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他介绍,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亿亩,目前长势良好,再夺丰收有基础,但还要过洪涝灾害、夏伏旱、“寒露风”、早霜、病虫害等多个关口。要抓好抗灾夺丰收等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

 

洪涝灾害是否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8月1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今年洪涝灾害导致6032.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1140.8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

 

周学文说,受灾的地方正组织集中排水,有的在抢种晚稻,还有的在抢种一些经济作物,力争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少。

 

“有一个规律,我们国家往往是大水之年是丰收之年,”周学文说,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本来就短缺,丰水年水资源保障条件更好。通过各项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的管理,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

 

许世卫认为,南方水灾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今年北方水量充沛,气候条件较好。针对不同地区、作物和时节做好田间管理,利用好今年返乡人群较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对粮食重点生产地区,使他们有合理的收入预期。农业部门适当做好管理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进口减少,能否“自给自足”?

 

目前,我国已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许世卫称,我国是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每年生产近20亿吨农产品,其中包括6亿多吨的粮食。同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

 

许世卫说,中国土地有限,用来生产更紧缺的水稻和小麦。目前,我国水稻和小麦可以自给自足,但约85%的大豆需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我国大豆年产量1400万吨,进口量要八九千万吨。

 

胡定寰称,我国肉蛋奶的消费较多,玉米、大豆等很大一部分牧畜饲料仍然要从国外进口。他说,但国际外部形势产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国近期对中国进行打压。如果从外循环角度考虑,一旦一些国家限制出口,那么内循环上,就要从内部供应满足需要。所以要做好预防防备工作。

 

许世卫认为,未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应该会适当提升,减少过分依赖进口的情况,这将是一个方向。

 

“制止餐饮浪费”具体该怎么做?

 

许世卫称,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决不意味着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如水、电、土地等是有限的,粮食从生产、储运、加工等环节都来之不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浪费粮食,尤其是末端浪费,即餐桌上的浪费是最可惜的。

 

“制止浪费一方面是意识问题,要宣传节约的理念。另外技术层面也应该解决,比如分餐制、设置不同尺寸的餐盘等。”许世卫建议。

 

胡定寰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很少,只有18亿亩耕地,水资源少,但人口众多,所以粮食生产仍然存在瓶颈。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仍然意义重大。

 

他认为,个人、亲朋聚餐造成的浪费情况较少,政府公款餐饮浪费行为也得到了遏制。但公司商务宴请用餐仍然存在奢侈浪费情况。他建议设立简单的诸如“四菜一汤”的商务餐,或者更多通过喝咖啡等简化商谈形式。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思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