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鉴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二元经济结构,贫困县要在短期内迅速脱贫,就要巧妙地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相结合,完成“产业+资本”的密集性投入。

  2016年即将远去,纵览2016年,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日益尖锐……如何消除贫困,不仅是世界难题,也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头等大事。

  发展中国家扶贫异于发达国家

  欧美等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广泛覆盖的,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福利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通过以“社会保障”模式为主的制度化举措应对贫困,以保证全体国民的福利。但发展中国家的精准扶贫没有现成的国内“金主”,单纯依靠发达国家的生活救助和难民安置根本不可持续,即便是对难民问题最“开放而慷慨”的德国,近期也爆发了强烈的公众抵触运动。

  发达国家内部的很多有识之士、例如美国的史乐山(M. Sherraden)和鲁德斯(Roders)、英国的阿尔柯克(Alcock)等著名经济学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在理论界持续呼吁,只有全球范围内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资产社会政策”内生性提高综合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并辅以“基于市场的政策金融扶贫”和“开发性产业扶贫”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中国是过去三十年世界范围内“反贫困”最具效果的国家,西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精准扶贫的很多经验都源于对中国的考察。当然,中国精准扶贫的探索远没有结束——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与很多民族、宗教地理分布相叠加,造成了中国贫困情况比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为复杂。说白了,能否切实解决南疆等地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能否继续前进的前提,更是中国能否维护国家领土统一、“守住”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首要条件。

  作为世界唯一一个从计划经济成功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去行政化”仍然在路上。以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国学者廖星成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贫困地区在货币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仍具有很强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这其实对于精准扶贫可谓有利有弊——换言之,巧用政策杠杆和金融杠杆的精准扶贫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以证监会9月9日“贫困县IPO绿色通道”新政为代表的金融扶贫,符合“政府行为的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原理,是值得思考、借鉴和推广的案例。

  二元结构为中国精准扶贫破局

  二元结构经济体内,政府支持的融资成本低于普通社会企业,融资渠道也更加广阔,一方面给了政策金融扶贫的市场化空间,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中央扶贫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作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国内外“金融+产业扶贫”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行政资源,客观看待二元经济结构和局部市场失灵,在不打破市场规律和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精准扶贫的政策空间用足。

  还是以证监会允许贫困县IPO项目即报即审的新政为例,公司“不排队”并不是“走后门儿”,也没有在审核标准上开绿灯,所有贫困县注册企业IPO也必须符合现有政策标准,即在不打破现有规则的情况下对贫困县有所倾斜,最大化减小扶贫新政对市场的冲击,强化规则意识。证监会IPO新政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主动引入一些想上市、又担心“排除”时间过长的企业,在思想上引导地方政府培育新产业、新龙头企业。

  中国经济短期仍将保持二元经济结构,贫困县要在短期内迅速脱贫,就要巧妙地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相结合,完成“产业+资本”的密集性投入。近期以雏鹰农牧、牧原股份等为代表的农业上市公司牵头发起的扶贫产业基金,符合贫困县引入“大农业、大矿产、大旅游”产业龙头整合产业链的需求,利用直接融资,构建权责清晰的产业基金,实现产业加资本的密集投入。

  建议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等国家级“钱袋子”也加入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的行列,巧用证监会IPO新政,督促各级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精准扶贫项目收益债券”和“上市公司精准扶贫定向增发”等绿色通道,实现资本市场切实对贫困地区的帮扶。

  □许维鸿(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