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近日,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推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男孩危机”也由此再成热门话题。

  “男生危机”已经谈了多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编写性别教育教材,对男生进行“小小男子汉”教育,可谓具体行动之一。

  但是,正如教材主编所说,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教育引导男生认识自我,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做更好的自己,这只是培养“男子汉”的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全面重视培养孩子懂得独立、自立,有作为合格社会公民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这不仅对男生而言很重要,对女生而言也重要。

  其实,“男生危机”之类的话题,是构建在学业对比上的,比如中小学班级成绩靠前的学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重点中学中,女生比例逐年增多;高考中,“女状元”数也超过“男状元”。据此,有一些地方尝试举办高中“男生班”,还有的想打造“男校”。

  但是,学业表现只是男生“输给”女生的表象。对于我国的所有学生来说,其实存在同样的问题,即独立性缺乏、自主自强意识与能力弱。相当多数学生的中小学学习生活,是被老师和父母规划,父母几乎包办了除学习之外的一切。由于社会的角色定位,男生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培养男生的“男子汉”气概,首先,需要从小就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和自主管理,不能由父母包办代替。比如,现在我国父母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大多是父母帮孩子背书包,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日本孩子上学的书包也很沉重,但鲜有父母、祖辈帮孩子背书包者,这是学生自己的事。

  还比如,现在从小学开始,一些家庭就开始“陪读”,这也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依赖习惯。

  其次,我国学校教育必须改变圈养教育方式,要给学生活动空间,要有更多时间、机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即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这些教育不是概念化、知识化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我体验获得。

  然而,我国学校要么对这些教育不够重视,要么即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也只是给学生灌输一些观念。

  学校也不是不知道这一道理,但如果组织学生去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会面临很大的现实阻力。比如安全因素、唯考试论、唯分数论的考核因素。

  于是,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都变为纸面教育。就连可以在校内开展的体育课,近年来学校担心在运动中出现学生身体伤害,都能压缩就压缩。如此办学,怎么能培养孩子的强健体魄、坚强意志?

  因此,对男生进行“男子汉”气概教育,不是上一门课那么简单。这需要我国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从关注孩子的分数,到重视孩子的人格与身心健康发展。

  文/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