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华商报》报道:秦岭巨石遭疯狂盗采,基层人员向上级反映无回音。说的是在巨石产业的带动下,大量秦岭石头遭到滥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基层人员向上级反映,却无回音。

  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经几亿年形成。秦岭还有“国家绿肺”之称,在2001年已经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10个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之一。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发生了真实版的“愚公移山”:当地因长期采石,环境严重破坏,山体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而且,违法采石仍在继续。

  秦岭巨石遭疯狂盗采已非《华商报》一家报纸现在才报道。此前,新华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都报道过,发出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山体被削掉一半,有的整条沟一片狼藉,掠夺式开采,让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村民反映,开山放炮如同五级地震,房屋受到严重损害。

  ““靠山吃山”,秦岭采石禁而不止,也与当地缺乏新的发展出路有关,当地群众只能在石头上打主意。”

  央视报道后,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表示将用铁腕治渭的精神整治,坚决取缔所有违法采石点,对顶风偷采行为严查重处。此外,还要严把审批关口,确需开采的必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

  从最新的报道看,效果至少在某些地方并不理想。虽然有法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条例》,要求秦岭山体坡脚线以上至海拔2600米之间的区域为限制开发区。但却是“法你立你的,石我采我的”。

  虽然人大有检查,有督促,但不等于政府的检查,上级政府的检查,不等于下级政府的检查,下级政府的检查,不等于相关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如果相关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甚至有的领导参与其中,利益共谋,则法规就变成一张纸,上级的检查变成过耳风。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监管没跟上,有意或是无意地纵容违法开采,导致大好的秦岭被破坏得让人心痛。这是吃子孙的饭断子孙的路,相关部门坐视不管,对基层的反映不闻不问,将成罪人。

  现在,不只是要对开采者进行检查,还要对地方监督部门进行调查,无论是渎职的,还是有经济问题的,都不能放过。铁不硬,是打不动石头的。

  当然,“靠山吃山”,秦岭采石禁而不止,也与当地缺乏新的发展出路有关,当地群众只能在石头上打主意。所以,思考如何发展新兴产业,转移劳动力,堵疏结合,才是守住治理成果,不让非法采石活动死灰复燃的治本之策。

  文/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