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开发商可以拿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来建托老所,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对于邻近托老所的业主,可以进行适当补偿。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日益成为共识,2016年,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然而,在一些小区,却出现了“托老所难进社区”的情形。据媒体报道,南京市江宁区万裕龙庭水岸小区将要建一家托老所,不曾想到,很多业主明确表示反对。而且,社区办托老所遭业主反对,还并非这一例,在很多小区都曾出现过。

  如何养老,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从各方面的意见来看,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更具有合理性。老人们长久生活在一个地方,大多有了感情,如果小区就有托老所,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和社区中生活,显然能解决很多“陌生人社会”的弊端。

  居家养老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社区托老所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这部分老人的需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托老所却频繁遭到业主抵制,很大一部分托老所项目,因小区业主反对而不得不停工。

  2016年,海南普亲养老服务公司与海口市民政局合作的一个养老中心项目,因为业主反对,僵持3个月不曾动工。业主们强烈抵制,甚至挂出横幅“反对养死院”。当地政府部门多次召开研讨会协调都无效,最终该养老院项目被取消。

  出现“托老所难进社区”的情形,很容易想到“邻避效应”。甚至连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们应积极化解‘邻避效应’”。

  托老所进社区当中的“邻避效应”指的是,人们希望托老所离自己近些,方便照顾老人,但反对把托老所办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担心会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业主们担心,托老所进驻居民楼占用小区公共资源,以及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应该说,对于小区内办托老所,业主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正如所有的“邻避效应”一样,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比如,开发商可以拿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来建托老所,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对于邻近托老所的业主,可以进行适当补偿。

  在小区内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有利于老人在熟悉的环境养老,方便子女探望老人,可以为小区的居民带来养老便利——这其实可以成为小区的一大卖点。乍看起来,托老所进社区会发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是因为规划不够合理、考虑不够周到引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要在小区内建设托老所,一定要跟社区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再推动。开发商如果想瞒天过海,必然引起业主的强烈反对。

  只要认识到位、规划到位、建设到位,托老所难进社区的“邻避效应”,是可以获得解决的,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毛建国(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