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永篇章

  当藏獒的数量开始膨胀,人们通过互联网开始对藏獒驱魅,炒作资本离场,“藏獒经济”破灭就是必然。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青海省玉树州藏獒从昔日成交价近千万跌落到千元的过程。曾动辄售价千万的藏獒神话破灭,威风凛凛的藏獒也变成了流浪狗。它们游荡在寺庙、街道和村庄。一些运气不好的藏獒则更是直接被当成了“肉狗”,被宰杀后供人食用。一度兴旺的“藏獒经济”,彻底走向了崩盘。

  而在大约十年前,藏獒还是犬类中的一个神话。当时,一只藏獒的价格动辄几十万,而在一些拍卖中,甚至有藏獒被拍出过上千万的纪录。

  “藏獒神话”一定程度上源于“炒作”

  很多人为“藏獒经济”的崩溃感叹不已。在我看来,其实大可不必。“藏獒经济”的崩溃不过是又一次投机性泡沫的破灭——就像几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破灭、几十年前的“君子兰泡沫”破灭一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的再度重演,不过是市场再次对人性的贪婪给予了讽刺而已。

  但是,为什么是藏獒、郁金香,君子兰造就了投机性泡沫?而不是哈士奇、玫瑰和绿萝呢?我想,这是我们反思人性的贪婪之外,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样东西要成为可被炒作的投机品是需要条件的,在我看来,它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它的短期供应弹性应该比较小,即使价格大幅上涨也无法在短期内让其供应量实现大幅上升。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相信它是一种稀缺并有增值潜力的物品。

  第二,有关它的相关信息是比较缺乏的。只有这样,炒作者才可以编出各种理由来让人们认定它有增值的可能性。

  第三,它的市场规模不大,因此相对较少的资本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操控市场供需,从而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我们观察一下藏獒,就不难发现它完全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首先,相对于其他犬类,藏獒的短期供应弹性要小得多。一方面,藏獒的繁殖能力要远远低于其他犬种。一般犬类每年会发情两次,而藏獒则每年只发情一次,因此其种群繁衍比较缓慢;另一方面,藏獒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等地区,交通相对不便,其运输到内地市场也很不容易。这两个特征加在一起,决定了即使市场上价格大幅上升,藏獒的数量也很难在短期内急速增加。

  其次,由于藏獒的产地比较偏远,因此内地的购买者对其信息掌握得较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明显。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给了炒作者编造各类神话机会。例如,炒作者可以编造“藏獒能独战群狼”、“藏獒不畏猛虎”等消息,反正关于这些消息,人们也很难考证其真伪。而在助推藏獒价格上升的过程中,这些编造的消息事实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虽然单只藏獒的价格可能被炒到很高,但其实从整个市场看,它的盘子并不大。有数据称,即使在藏獒神话最为疯狂的时期,整个藏獒市场的年交易量也只有几个亿。这种相对较小的市场规模,就给了投机者以较少资本操控市场的可能。

  资本离场,“藏獒经济”破灭

  但是,从长期看,以上几个因素都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第一,尽管从短期看,藏獒的供应是缺乏弹性的,但是从长期看情况却有不同。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捞金人”蜂拥而至,使得藏獒的数量开始膨胀,原本的“稀缺”业已不再。更有甚者,一些养殖者为了增加产量,让藏獒与其他犬类杂交,导致优质品种越来越少。

  第二,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那些由炒作者编织出来的神话在网上被一一辟谣。这就让笼罩在藏獒身上的神秘感开始退去,并让人们对其真实价值开始理性思考。

  第三,炒作资本的离场是导致藏獒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中国资本开始大规模流向房地产、创业、P2P甚至比特币这样更加时髦的领域。藏獒自然也就失去了投机和炒作的价值。

  加之城市管理者对于藏獒这一类的烈性犬管理越来越严格,人们对宠物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在这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原本尊贵的藏獒最终走下神坛、走向狗肉馆,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无法改变人性中的贪婪,因此可以预见,在“藏獒经济”破灭后,我们还会遭遇很多投机性泡沫。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或许还需要对“藏獒经济”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

  □陈永伟(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