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全民健身,既然是“全民”,就得着重保障草根们的健身需求。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就《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中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据北京市体育局介绍,北京市将建立草根健身组织的街道备案制度,对通过星级评定的草根健身组织给予资金支持,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同时,将鼓励市区综合性体育场馆对备案的健身团队给予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近年来,北京市草根形态的体育社会组织十分活跃,诸如跑团、球队及广场舞组织等,正在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据北京市体育局今年3月披露,目前北京市登记的健身团队组织有7800多个,“扶持办法出台后,相信这个数字会大幅度提高”。

  尽管此类草根健身组织数量很大,但却大多处于“无经费、无场所、无人员”的民间自发状态,维系组织生存的主要力量来自组织者的热情及参与者的共同志趣。这也导致这些社会组织很难登记为法人实体。而在现行的财政政策下,尚无向社会组织拨款的制度安排。

  此番北京市将对草根健身团体给予补助,需满足两个要件——向基层政府备案和加入属地单项协会或综合性协会。这样,草根团体就因纳入了规范管理,而成为协会的分支机构,进而也就拥有了“享受场地、资金等方面政策支持”的资格。这显然是种有益的探索,必将引导全面健身走向深入与规范化、制度化。

  而北京市的探索,也会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与借鉴。

  众多民间健身组织获得资助并生长壮大,不仅能增强参与民众的体质,也会切实提升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仍处于初级阶段,每10万人拥有不到两个正式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与德国每890人就拥有一个非营利体育组织相比差距明显。这表明,除了民众自发的行动之外,来自政府层面的鼓励与刺激,同样必不可少。

  政府扶持草根健身团体,鼓励综合性体育场馆对其免费或者优惠开放,还有助于破解当下社会因健身场所等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的健身用地冲突。

  据北京市教委方面介绍,截至目前,全市1630所中小学中已有883所学校开放了体育设施。此外,北京市将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河堤绿道等资源,建设便民健身设施,也将公园和全民健身一刻钟步行圈相融合;同时为城市新开发区域留足体育场地建设空间。

  凡此种种,必将在盘活社会资源的同时,有效改善民众的健身环境。

  说到底,全民健身,既然是“全民”,就得着重保障“草根”们的健身需求。

  民间健身团体是全民健身最重要的“细胞”,唯有每个细胞都强壮起来,才可能锻造出健康的社会肌体。

  □胡印斌(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