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给民营企业更多确定感,给民间资本更多安全感。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论述,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是“民营企业”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自十五大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后,历次党代会都用“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表述。十九大报告直接用了“民营企业”的概念,把企业从涵盖面宽泛的“经济”中拎出来强调,是对民营企业价值的认可,也点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

  近些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可谓迅猛,当前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近2500万户。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就用“56789”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巨大贡献: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事实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作用正在从曾经的“鲇鱼”,成长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导致民间投资增速曾现下滑。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此贴切形容,目前民营企业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正因这些情况,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张勇特别强调,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将是发改委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要解决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投等问题。

  这无疑能给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带去许多安全感。从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的定调,到多部门回应关切,都在给民营企业吃下祛除不确定性的定心丸。

  应看到,过去五年来,权力“正面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主动权。国企改革和混改提速,则给民营企业腾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及更平等的市场地位。还有《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专门文件明确保护企业家精神,也都让民营企业家在产权等问题有了更充足的确定感。

  针对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到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这也给破解难题更多的转圜空间。

  成长于全球化和互联网浪潮中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们,拥有着更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动力。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的制度鼓励,传递给他们的是更充足的信心。他们也在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他们在迎来新的春天。

  □边际(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