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山。图/视觉中国

  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11月30日宣布,已向世贸组织提交文件,不同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理由是WTO成员有权拒绝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中国商务部方面表示,“美国的这一行为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一种伤害”,这对两国都没好处。

  美国首次公开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个之前已被预料到的结果,并不令人讶异。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相关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中国入世满15年,即2016年的12月11日,终止对中国反倾销采用“替代国”比较价格的做法,自动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将近一年以来,美、日、欧一直态度暧昧。特朗普政府向WTO最新提交的文件,只不过是把各方长期以来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牌局,打成了明牌。

  这倒是符合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行事逻辑。但却未必能达到让美国获益的效果。一方面,过去美国政府曾多次承诺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特朗普政府的“不同意”让美国政府此前的承诺变得毫无价值。

  对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建设摇摆性如此之大,对于美国政府的公信力不是什么好事。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同意”的理由实在不充足。“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即使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经济体中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有的是显性存在有的是隐性存在,有的存在于高端产业,有的存在于中低端产业。

  以此作为不同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和此前“中国实施市场开放还不彻底”的托辞一样,实在勉强。鉴于特朗普政府对于WTO机制的怀疑态度,这个时候靠WTO说话,还多少有点讽刺。

▲特朗普。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借用一下特朗普政府向WTO提交的文件的用词,与中国存在的“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或成本”相比,有更多的“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中国多数竞争性领域,市场早就对价格和成本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对自由贸易体制的主张和维护,比许多老牌市场经济国家做得更到位。

  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型。有的经济体“非市场经济”成份多一些,有的经济体“市场经济”成份多一些,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汤”里面的成份还会发生变化,重新调剂,这本应是常识。

  非要拿一个“市场经济”地位说事,而且以老师、裁判自居,不是要恪守捍卫“市场经济”的教条圭臬,而是要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足够的牌可打,保持手中掌握对中国制造进行“反倾销”压制的手段。

  但事实已经证明这一手段不那么有效。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并没有妨碍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发育。这表明,给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都不是一个有用的大棒。相反,有可能误伤自身。

  美国与中国刚刚达成旨在平衡双方贸易的“百日计划”,置两国经贸关系大局于不顾,导致两国经贸关系变坏,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场牌局,对我们也不无警示。一些国家的反对、暧昧态度,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仍会处于时好时坏的脆弱生态中。未来,对于“中国制造”的“双反”调查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中国企业来说,在非稳定态的外部环境下单打独斗胜算可虞。过去,不少中国企业在“双反”调查中就遭遇了许多委屈,损失巨大。因此,从政府、行业协会到企业,应当更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资源可以整合、策略能够协调的应对机制,努力改善中国企业的出口环境。

  强化自身,既能有理有节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又能维护WTO仲裁机制的有效性,将贸易摩擦抑制在一定尺度内,这是当下对拒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最好的回应。

  □徐立凡(学者)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大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