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钱江晚报》报道,原定于3月10日举行的“华杯赛”决赛暂停。其记者获得一份文件显示,盖有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的通知指出,2月28日召开的组委会扩大会议决定:“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创办于1986年的“华杯赛”,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举办至23届。关于其影响力,数据能说明问题:全国有近100个城市,3000多万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比赛。“华杯赛”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抢跑教育”逐渐成型,这种大众参与度,成了奥赛狂热的缩影。

  决赛在即,“华杯赛”突然暂停,但这并非无迹可寻。在此之前的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矛头剑指校外培训机构,旨在通过专项治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华杯赛”决赛暂停。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其实近两年,奥数杯赛叫停已经不是个例了。此前,上海的各种杯赛已经陆续宣布暂停;去年3月,杭州上万名家长接希望杯组委会通知,希望杯二试取消。

  包括奥数在内的各类竞赛、排名,虽然成为中小学升学的敲门砖,但获益最大的并不是家长和学生。“培训+比赛”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磁场。这点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管窥一豹:2001年起,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就命令禁止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但是奥数培训机构依旧办得“红红火火”,以至于“应付最严禁令,武汉两项小学奥赛时间提前”。

  教育竞争白热化,很多家长不敢冒险放弃起跑线。在整个升学压力的驱动之下,奥赛实际上已经成为另一种“应试”,很大程度上跟兴趣无关。

  ▲2017年家长带着孩子冒雨考希望杯。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基础教育薄弱的贫困地区,奥赛反而还保留着原始的功能,没有产业化、大众化、狂热化。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成了发达地区“幸福的烦恼”,这也是奥赛存活多年的秘密。

  学生需要额外的赛事加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除了养肥培训机构的腰包和学生的书包,奥赛未必真能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华东师大数学系教授熊斌曾表示,真正适合奥数的学生只有5%左右。但不管有没有天分和兴趣,奥数已被当作大众化的排位赛。将孩子绑上竞赛的战车,成为缓解“中产教育焦虑”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次“华杯赛”突然暂停,会成为风向标吗?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暂停这些比赛,对于遏制社会上的奥数狂热也是釜底抽薪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