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观察

  

  前几年,城镇化及相关概念曾是代表大会的“热词”。如今的代表大会上,乡村振兴的热度已远远超过了城镇化的概念。

  每年全国“两会”,都会有若干“热词”产生。今年“两会”,“乡村振兴”就登上了“热词”榜,而且会排在最前列。

  3月5日大会开幕前,在首场“代表通道”上,10位代表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有3位代表的发言涉及了乡村振兴,其中来自江西的左香云代表和陕西的巩保雄代表,都在发言中重点谈了乡村振兴问题。

  在最近2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乡村振兴更是一个重点。我们在对代表发言和代表团简报进行梳理时,可以发现,在每场发言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代表在发言中涉及“乡村振兴”,而且,几乎每场都有代表专门就“乡村振兴”作专题发言。这其中,有的代表重点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有的代表谈到了农村人才缺乏问题;有的则重点提出了建议,比如河南的张全收代表建议,要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中,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也占了相当比例。大会刚刚开始3天,但关于乡村振兴的代表建议就已有十余件,来自浙江的刘建明代表提出了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刘建明代表提出了在基层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的建议,各份建议都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路线图”。

  在大会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上,乡村振兴同样成为重要主题。大会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的前四场记者会中,有两场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其中农业部负责人参加的记者会,主题就是乡村振兴。记者现场提问的多数问题,也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回答的不少问题,也是与乡村振兴相关的。

  乡村振兴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这既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人大代表对民众关切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当前,农村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开始成为农村的“主力”,不少农村已很难像前些年那样选出强有力的“领头人”,还有的村庄,面临着环境污染加重、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新问题。作为公众选出的代言人,合格的人大代表必然会对这些新的问题高度关注,并积极地向国家提出意见建议,还要积极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这么看来,乡村振兴成为今年大会的新“热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成为“热词”,反而就不正常了。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相关报道见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