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对施一公来说,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全身心投入办好大学。这并非牺牲,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由韩启德等21位代表组成,荣誉主席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担任,主席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校董会选举施一公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聘任许田、仇旻为西湖大学副校长。

  这标志着,本月初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的西湖大学,进入实质办学阶段;西湖大学此前宣布的基金会办学模式以及董事会治理机制,开始运作。对于这种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的高校模式,基金会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作为民办大学的西湖大学,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捐赠、政府教育经费、课题经费和学生学费。由于要办“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学生学费收入将很有限,聘请顶尖科学家、教授又需要高薪。因此,学校的办学经费需求巨大,基金会在其中要起到决定性作用。

  具体包括,应该把向社会募集资金作为学校基金会最重要的工作,以学校的办学质量获得社会认可进而获得更多捐赠,使用捐赠资金必须公开透明,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用好基金会的资金。

  目前国外运营较好的哈佛基金会、耶鲁基金会等,每年基金的运营收入、投资回报已经占到了学校总收入的相当比例。这就需要西湖大学在基金会运作中有新作为,拓宽募集资金的渠道并建立成熟的基金盈利模式,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前提是,投资经营要董事会决策,由专业机构进行;收支都要公开透明。

  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施一公在担任校长期间,不宜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尽管西湖大学将给校长以最大的治校空间;给教师以最大的治学自由。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避免举办权、办学权、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举办者不能直接办学,要尊重办学者的自主权,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必须分离。如施一公,作为著名学者,既然已任校长,则应履行好行政权,不宜用行政权去干预教育和学术决策。

  从西方经验来说,大学校长不执教也是惯例。耶鲁大学前校长雷文在《大学工作》一书中写道,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旁顾其他事情。

  从现实意义来说,施一公也必须这么做,他在竞聘演讲中表示,“办好西湖大学是我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我已经做好准备,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因此,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全身心投入办好大学。这并非牺牲,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办好一所大学,探索全新的办学制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有着更重大的价值。

  □熊丙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