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永安在线。

11月13日,湖南永州市委组织部“永州红星网”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其中,一年多前曾因落实脱贫攻坚不力而被约谈的卿铁军位列其中。现任永州市零陵区梳子铺乡党委书记的卿铁军拟任永州市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当地官网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9月,卿铁军曾因脱贫攻坚工作不力,被零陵区纪委通报、约谈。

贫困地区经扶贫后仍未脱贫,或许存在多种原因,但卿铁军这位原乡党委书记既然是因落实脱贫攻坚不力而被约谈、通报,当地未实现脱贫的领导责任应该是不小的。

而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中明确规定,“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作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党委正职领导干部,因扶贫不力被约谈并通报后一年就被调整为国有企业董事长,这种干部调整是否符合中央规定,当地显然应给个说法。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是当事人被约谈后知耻后勇,一年间当地迅速实现了脱贫,这种情况显然应在干部任前公示中予以说明。否则,很多人难免会产生疑问和误解:本应是“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中央政策,到了地方却变成了不脱贫也可以“送个董事长当当”?因扶贫不力被问责的干部,调整、调离都不存在障碍,这对其他的贫困地区干部来说,又是怎样一种导向?

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对《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解读是,贫困地区领导调整频繁,一张蓝图难以干到底,继任者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情况,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实际上,贫困地区主要领导的职务调整与脱贫政绩相挂钩,应该是最基本的职守要求。自古就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理念,而到了现在,特别是脱贫攻坚战的冲刺期,能否按时、如实脱贫更应该成为检验政府工作、官员施政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准。

如《办法》中所说,脱贫是贫困地区领导的“主业”。造福尚未成功,为官者自然仍须努力。如果主业还没干好,官员就能“另谋高就”,个人发展几乎不受影响,那未免会带来“不脱贫不耽误职务调整”的观感,这对贫困地区干部的导向效果恐怕也是负向的。

贫困乡的“一把手”扶贫不力,被问责后又“华丽变身”国企董事长,究竟是地方特事特办,还是官员确有经营管理企业的专长、非他不行,需要一个解释。否则,“不脱贫也能调整、不摘帽也能调离”的口子就这么打开了,中央政策的严肃性岂不又被打了折扣?

□马涤明(职员)

编辑 孟然  校对 王心

协作编辑:胡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