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期间,较好地协调处理了大多数矛盾,但如何让一国经济摆脱油气资源依赖却至今是一个大挑战。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3月1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位。随后,上议院议长托卡耶夫就任新总统。

  哈萨克斯坦是个因历史和现实原因被民族、宗教和社会元素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可以说是饱经沧桑。面积大、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尖锐,还遗留着尾大不掉的苏联核武器的“遗产”。

  从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执政至今,纳扎尔巴耶夫作出辞去总统职务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确实出乎外界意料。该消息甫一爆出,即引发国际舆论关注。

  作为苏联解体的历史见证人和主要“助推者”之一,纳扎尔巴耶夫在执政中长袖善舞,谨慎务实,较好地协调处理了大多数矛盾,让哈萨克斯坦这个独立之初并不被特别看好的国家,成为苏联解体后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的国家之一。他切实改变了哈萨克斯坦。

  在内政上,他一方面保护宗教自由,另一方面坚决打击极端主义势力,鼓励世俗化,甚至提出在国号中去除带有宗教倾向的“斯坦”后缀。为确保对不安定因素较多的西部领土加强控制,他在1997年将首都迁至原首都阿拉木图西北方向的阿斯塔纳,颇显成效。

  在经济上,纳扎尔巴耶夫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努力开拓多元市场出口,避免了经济受制于人(俄罗斯)的被动局面。他在2012年提出雄心勃勃的“哈萨克斯坦2050”国家发展战略,希望届时能让该国跻身全球30大最发达国家行列。

  在外交上,纳扎尔巴耶夫奉行“多元化”政策,既努力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又小心翼翼地警惕俄对本国内政的干预,同时积极发展和中国、伊朗、美国、土耳其及中亚其他国家的关系,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国际活动空间。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加入“上合组织”参与区域合作,并谨慎稳妥地完成了“去核”,未让哈萨克斯坦重蹈另一个“去核国家”乌克兰的覆辙。

  他还陆续提出“光明大道”和“数码哈萨克”等蓝图。尽管国际上对其有些治理风格仍存争议,但大多数评论家对他所取得的成就并不讳言。

  纳扎尔巴耶夫为何突然辞职?或许可从哈萨克斯坦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中找到答案。

  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尤其是油气)出口,源源不断的资源红利确保了该国经济稳定,并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可靠“血源”。但自2014年以来,全球油价下跌,世界经济放缓导致资源消费预期下滑,这些都动摇了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支柱,并进而危及公众收入、福利,民生状况,社会稳定也随之受到影响。

  尽管纳扎尔巴耶夫执政以来努力推动经济多元化,但囿于历史和复杂的现实原因,哈萨克斯坦经济仍高度依附于俄罗斯经济。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俄罗斯的“祸事”,让原本并不相干的哈萨克斯坦遭到拖累,本币坚戈也随着卢布汇率不断下滑,经济形势和社会危机雪上加霜。

  纳扎尔巴耶夫虽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包括在今年2月底解散内阁为经济、社会矛盾寻找解决之道,但效果显然并不理想。在此情况下“以退为进”,寻求腾挪的更大余地,不失为“最不坏的对策”。

  当然,他的辞职代表着这个中亚国家将翻开政治生活的新篇章。

  □李厚何(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