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网友:我化学白学了。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车加水就能跑”——又见“先进”黑科技,只不过怎么有些眼熟?


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刊发的一则报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5月22日上午,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亲临项目现场办公,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


“车加水就能跑”,一时间成了网络笑柄。


目前的解释,并不符合能量守恒


据涉事车企青年汽车集团官网介绍:青年车载水解制氢技术实现了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水和反应物在一种“特殊催化剂”作用下产生氢气和水解产物。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有效解决目前氢能汽车推广过程中加氢站布局尚不完善,车载储氢系统成本较高等问题。


很多网友戏称,这又是一项“令科学家震惊”的神奇发明。因为中学生在物理和化学课上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这里的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


这种语焉不详的“特殊催化剂”,不管其成分是什么,只要是催化剂,就意味着它本身只是促进反应的进行,不提供能量。


因此,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打破很强的化学键。问题来了:把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大量能量从何而来?在整个循环中,水分解产生氢气,氢气再通过燃烧产生水,能量是守恒的。如果没有额外的能量输入的话(比如电池、汽油),那就根本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以用于汽车行驶。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一度轰动全国的王洪成“水变油”骗局,该骗局还曾经被编剧搬上《我爱我家》加以讽刺。


▲《我爱我家》剧照。


对此涉事车企不妨再多些解释,以平息众人的疑惑。毕竟这不仅关系到“填补技术空白”,更关系到大笔的政府投入——据报道,在南阳项目83.16亿元的总投资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


而从目前看,该集团负责人庞青年也被扒出不少黑历史:2017年8月,青年莲花汽车被破产清算。因13次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


非但如此,从2017年8月21日庞青年高调宣布公司生产出全球首辆水氢燃料汽车至今,2年间并未见有过一辆“青年水氢燃料车”交付的披露。两年前,该公司也曾卷入“骗补”车企名单,其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因此吃了工信部的行政罚单。


如今,此事到底是“新能源技术突破”还是“旧把戏装新酒”,显然需要进一步较真。


“车加水跑”不大可能,“加啤酒”倒有可能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看到“水氢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就认为是伪科学。


在当前新能源研究领域,确实有氢能源的分支,只不过当然不是“水变氢气,氢气变水”这样简单粗暴,它有两类。


一类氢燃料电池是直接把氢气和氧气在多孔性材料电极上反应,也就是发电,提供能量。在上个世纪,航天领域就已经在用这项技术,只不过在民用领域,氢气的存储和运输是个难题。


另一类是“烃类醇类重整制氢”技术,主要研究对象是乙醇,也就是酒精,因为它来源广泛、毒性较小、易于储存和运输、对环境友好。


有趣的是,在第二类技术中,酒精和水要达到最佳比例才能生产最多的氢气。所以有科学家戏称,未来的水氢燃料汽车,或许手里有瓶啤酒就能开,但是要防止司机偷喝。啤酒里的酒精,才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能源。


“手里有瓶水,汽车就能跑”是伪科学的永动机骗局,“有瓶啤酒就能开”才是科学研究。寥寥几字的差别,背后反映的是科学原理,更是我们当下的科学素质,不可不慎。


回到该事件上,水氢发动机究竟是骗局还是科技创新,需要查究,以打消公众对其“借伪科学骗财政补贴”的顾虑。


□孙正凡(科普作家)


编辑 孟然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