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截图

5月29日,又被口水仗推上热搜的“维权女车主”王倩(化名),以上海竞集公司名义发布公开信,称与商户、供应商的纠纷已交由审计和公安部门核查处理;对清洁工、洗碗工的工资,公司将尽快核实、支付。

在经历了微博上与某大V的“口水战”之后,王倩终于正式地“回应了一切”。

女车主造热点,债主蹭热点

舆论场认识王倩从“坐引擎盖”开始。该事早已尘埃落定:双方和解,西安利之星被当地市场监督部门处以100万元罚款。

可如今,她仍深陷舆论漩涡之中不得脱身,一面是维护自身权利的“勇士”,一面是被部分人追着讨薪的“老板”,可以说是“成也维权,败也被维权”。

形象的反差,一度成为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再加上王倩与某大V数日的互怼,一个“消费者维权题材”的电影生生被拉长为一部都市连续剧。

这事其实并不复杂:王倩和男友到上海开餐饮广场,在经历了招商、装修、开业后,由于经营不善难以为继,之前拖欠的工程款、工人工资等无法按时偿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餐饮业,倒闭、转手等都是寻常事,其中的债务纠纷也自有一套成熟的处理过程。

问题是,部分商户、工人、供应商们苦苦寻觅的欠款人,竟以“坐引擎盖维权”的方式出现在了公众视线。

▲90秒回顾女车主维权路。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王倩以“热点效应”引发舆论关注,从而推动了纠纷的解决。而找王倩维权的人,自然也可以通过“搭车”来尽快解决债务纠纷——这即便是“蹭热点”,也无可厚非。

法律和规则该“一体适用”

回到事实本身,无论之前的微博互怼,还是接受采访,或是昨天这封公开信,王倩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一码归一码”。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自身维权与债务纠纷是两码事;第二,公司债务和个人财产是两码事。的确如此,该一码归一码,而属于法律的问题,自然也该归于法律这“一码”,让法律止讼息争。

如今,警方已经开始审核、调查。类似的经济纠纷牵扯多方利益,需要根据证据来仔细梳理、分析、判定,我们不宜真相不明、妄下断论,对此舆论应保持足够的耐心。

话说回来,“坐引擎盖维权”和“被债主讨债”虽是两码事,背后却牵着同一条线,那就是:在纠纷中双方到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才算公平?

对此法律条款或许信奉“丁是丁,卯是卯”,一切以合同为准,社会常识则笃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这事已经摆在舆论场上,那我们该寻求的,就是一套既遵循法律又合乎常识的算法。

对此前因个体维权被推入公共视线、成了“维权代言人”的王倩来说,她遭遇的新一轮舆情中,有说她“被立案调查”“硕士学历造假”的无端造谣,有对她欠债不还的质疑。她之前维权是诉诸法律和规则,现在应对这些问题,或许还应靠法律和规则。

就目前看,“维权”和“被索债”都是她暂时难以卸下的担子。有债权人盯着、警方查着、公众舆论关注着,她也宜在遵循法律和规则框架下,拿出诚意和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妥善解决债务纠纷——就像面对造谣她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那样。

连日来,“维权女车主”俨然有了热搜体质,坐引擎盖维权的余波未息,她希望舆情降温、回归平静却难如愿。附着在她身上的纠纷,显然需要在法律和规则框架下得到清晰梳理和公正解决,让一切止于法治和规则,而不是流于口水。

□孟然(媒体人)

编辑 杨林鑫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