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专家朱大卫(David P.Zupko)。图/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近日一则高校“外引”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议论:中国在全球高校排行榜中排名最高的大学——清华大学引进了一名外籍副处长。


这名外籍副处长名叫朱大卫(David P. Zupko),美国籍,2018年5月入职清华大学,原任清华教务长顾问,职责是“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全球胜任力教育、学术政策、教学及课程改革举措等提供战略分析和决策支持”;改任“副处”后清华“官宣”称,他将参与清华大学全球战略及“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的推动实施。


事实上,朱大卫是清华大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校级机关首次聘任的外籍“处级干部”,即便放眼全国的公立大学,恐怕也是一个先例,一个创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大专院校甚至有条件的中小学纷纷引进外籍师资和研究人才。然而朱大卫和清华乃至中国各大专院校此前广泛引进的“教研型人才”属于不同的类型:他所拥有的是教育学学位,过去20年间在美欧等国多所世界级名校担任过许多要职,却都是副教务主任、常务副教务主任这类管理性、行政性职务,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也都和大学治理政策、大学技术发展战略等偏管理、偏行政的领

域有关。


中国虽然早在西汉就建立了被称为“世界最古老高等学府”的太学,但在现代高等教育领域却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追赶者和学习者,尽管近年来中国高校在“硬件”(校舍、科研设备)和“软件”(教学质量、研发能力)等方面急起直追,对在这两方面“外引”先进人才、技术、设备和产品认识逐步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现代高校管理、行政的重视。很少意识到在这方面同样有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经验的必要。


其实在工业化国家的知名高校,管理和行政也是“科教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高校所有者、投资者和教研团队间的关系,如何整合各方面资源,如何协调校际合作,如何在工作理念、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实现学校层面的统筹推进,都是现代校园管理、校园行政的关键性职能。中国高校在这些领域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样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加以及时、必要重视,将严重影响到中国高校的层次、国际地位和发展潜力。


清华大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推动旨在提升校园管理、校园行政能力和层级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朱大卫在任职一段时间后成为“朱副处”,更表明这一思路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实践,已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发展。


希望更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及早充分认识到“管理也是‘科教力’”,通过内引、外引和自身培养,将更多胜任现代高校管理、行政的人才,提拔到人尽其用的适合岗位上。


□陶短房(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