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迪说:迪士尼为何偏偏选择花木兰?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徐璟萱 沸腾 今天大概花木兰也没有想到,因为一部电影,自己会连上好几天热搜。


7月8日晚,迪士尼发布了动画真人改编电影《花木兰》的全球预告,引发全球关注。1小时内,预告在YouTube上就收获了超1400万次的点击率,在中国的播放量也是《复联4》的两倍。


▲ 影片《花木兰》海报。图片来源:新京报


看完预告,中西方的评论区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画风:许多外国人大哭,“为什么没有木须龙了!”而中国网友却揪出了不少槽点。


▲ 动画片中的木须龙。图片来源:新京报


先是片中出现的福建土楼。从时间来看,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而《木兰辞》创作于南北朝。土楼在福建,木兰却是北方人,难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生福(Hu)建”?


▲ 预告片中土楼剧照。图片来源:新京报


不过,也有网友给出了合理解释: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民居是坞堡,具有防御功能。现在,这类建筑基本不存在了。土楼也并非福建人原创,而是脱胎于坞堡。因此,就功效而言,二者异曲同工;从外形来看,也有类似之处。如果选方楼而不是圆楼,那就更好了。


▲ 坞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此,国家级非遗“木兰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陂木兰文化博物馆馆长叶蔚璋也表示,出现土楼并不“出戏”。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福建等地均有相关文化留存。木兰已泛化为女英雄的代名词,电影的创作也不必局限于某个地域,况且电影主创,也曾去湖北黄陂采风。迪士尼其实“走了心”。


▲ 湖北孝感:木兰从军塑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二个槽点,是木兰“对镜贴花黄”的妆容。美妆达人说,“这妆根本没晕开!”吃瓜群众问:“额头上画的是华为logo吗?”


▲ 预告片中花木兰的“额黄妆”。图片来源:新京报


的确,预告中的妆容有些夸张。但有网友指出,面靥、额黄、斜红,晓霞妆、额黄妆、寿阳落梅妆,都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装扮。




并且在动画电影中,木兰被化妆这一幕,本就具有夸张性和讽刺性。媒婆的“捯饬”出现的违和效果,正能体现木兰并不适合浓妆艳抹,也不是个摆在家中、被丈夫把玩的“花瓶”。预告中,媒婆告诉木兰如何成为好妻子,而木兰却以“练家子”的状态回应媒婆,也是对木兰性格的体现。


▲动画版《花木兰》电影截图。


第三个槽点在木兰的出身上。有人说,木兰替父从军,且征兵严格,说明她并非生在富贵人家。可片中,木兰家的陈设并不清贫,还算个“大户人家”。




但是,《木兰辞》里也没说花木兰家境贫寒,她替父从军只是因为没有兄长可替,所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要推测其家境,还需更详实的史料。


还有吐槽涉及木兰的卷发,认为“大波浪”过于现代;或是觉得中国题材的电影,台词都是英文说的,“很别扭”。


▲ 预告片中花木兰的波浪式卷发。图片来源:新京报


对此,沸腾君(xjb-feiteng)只想说,南北朝的仙女就不能有卷发了吗?至于语言问题,别忘了,《末代皇帝》也是中国人说外国话的电影。




网友们对历史考据严格,无可厚非,但其实不必如此:真人版《花木兰》只是对动画版的翻拍,其原作动画也并不是有关花木兰的历史纪录片。电影中的花木兰是迪士尼的一位公主,只是她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


▲ 迪士尼公主。图片来自迪士尼官网


可以说,迪士尼只是借鉴了中国元素,并不是还原中国历史。


▲ 真人版《花木兰》剧照。图片来源:新京报


但从网友的吐槽可以看到,借鉴非西方文化素材当然好,但必须尊重文化的历史背景。想玩中国IP,糅合中国元素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文化合理性。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徐璟萱  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