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在现代社会跟法治时代,“黑道”的组织模式、行为逻辑和生存空间注定会不可逆转地被压缩。

  说到日本黑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山口组。

  山口组是日本最大黑帮。但近些年来,许多报道都在大肆渲染山口组的“白色人生”:山口组成员们已不再打打杀杀,而是卖表情包、卖奶茶,有的还搞公益、从事文艺创作……听起来,除了身上的文身,日本黑帮似乎已“人畜无害”。

  日前一则报道,将许多人从想象拉回现实:在针对日本长崎某居酒屋进行搜查时,日本警方发现,该店海鲜货源全部来自非法捕捞。而从居酒屋到捕捞者,所有“从业人员”都属于大名鼎鼎的山口组。据了解,这家居酒屋经营者是山口组下属组织组长之妻,“从业人员”中不仅有非法捕鱼的,也有“黑吃黑”专抢其他非法捕捞者鱼货、渔具的。最终,山口组“六代目”坂上明弘等六人,因涉嫌非法捕鱼被捕。

  山口组的“黑”与“白”

  黑道终究是黑道,在行迹上,他们的确或“黑”或“白”、有所摇摆,但目的无非是“生存”和利益最大化。

  以山口组为例,这个成立于1915年的黑帮组织,最初走的是“纯黑帮路线”。二战后,山口组见缝插针地做起了帮驻日美军运输军火的“买卖”,这个“转型”和他们的“欧洲同行”西西里黑手党如出一辙。战后恢复时期,日本法治尚待完善,对黑帮的监管也未臻严密,山口组便以“白色”面目堂皇登场,做起了证券、房地产、娱乐影视等炙手可热的行业。当年明星云集的经纪公司神户艺能社,正是这家黑帮组织的旗下企业。而一年一度、长盛不衰的“红白歌会”,其前身“民办二十大歌手演出”也出自山口组的创意。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山口组的“白道生意”无利可图,便迅速“蒙面变黑”,走回了放高利贷、开地下赌场、做“人蛇”代理等黑道老路,一时间成为社会公害。迫于此,日本司法界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1993年出台了《暴力团对策法》,2011年其强化版本《暴力团排除条例》开始在东京都和冲绳县率先实行,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根据这些法律,黑帮团伙被明确禁止从事“黄赌毒”等非法经营领域,不得涉足证券、房地产等行业。黑帮成员即便退出黑帮,5年内也仍会被视作黑帮成员。他们还不得开设银行账户、不得买保险、限制租房,甚至不得进入公共浴场等开放性场所。非但如此,黑帮成员吃饭、聚会受到严密监控。非黑帮人员如果和黑帮人员接触过频,也会被警方列入“与暴力团接触过密”清单,受到“特殊对待”。

  这些措施对社会稳定挺有必要,却也切断了“山口组们”一度充沛有序的财源。为此,他们一度试图靠“文宣公关”洗白。如他们办网站宣传禁毒、给社区孩子们发糖,还兜售起“黑道表情包”。“山口组卖奶茶”,某种程度上也是“卖惨公关”的一部分,目的是渲染从善无门的“惨状”。

  黑道的空间在不断被压缩

  可从长崎居酒屋案可知,山口组成员们还是跳不出“黑化”这条老路。“长崎居酒屋”案发后,部分知情者就指出,山口组等早就“有序黑化”,在许多被渗透严重的非法捕捞领域,没有山口组特定的“密码”文身休想“入行”,有些仿冒文身试图浑水摸鱼者也被山口组的“纠察”排挤。

  不难看出,“白”也好,“黑”也罢,都无非是“暴力团”牟利求生的手段。贯穿其中的,则是投机取巧的“黑道生存逻辑”,这才是他们永恒不变的精髓所在。但社会毕竟在进步,法治的健全、人心世道的安定,都是大势所趋。黑道不论如何“黑白腾挪”,生存空间都注定越来越狭窄。

  山口组已是日本黑帮中混得最好的一个:全日本至2018年只剩下22个登记注册的“指定暴力团”(即黑帮),其中山口组成员占比高达46.3%。号称“山口组死敌”的道仁会、工藤会两“大”黑帮,如今分别只剩480和330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黑道人物”很多还是老年人。2017年日本警察厅统计显示,其中40%以上的成员年逾五旬,其老龄化程度比日本社会整体的严重得多。

  法不容“黑”,这是定律。在现代社会跟法治时代,“黑道”的组织模式、行为逻辑和生存空间注定会不可逆转地被压缩。无论他们“转白”或“转黑”,“偷鸡”或“卖萌”,都难以扭转这一大势。

  借用那个流行句式:留给他们猖獗的时间,不多了。

  这不仅仅是说日本黑帮山口组。

  □陶短房(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