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剧照

易烊千玺、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票房飘红,引发了人们对青春霸凌的关注,“呵护少年”成为坊间共识。但尴尬的是,这部看上去“初心”满满的片子,原著却深陷抄袭“融梗”的指控。

人们指控这部电影的很多片段,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高度相似,而人物设定几乎和《白夜行》完全一样。指控的声浪很大,考虑到东野圭吾读者数量的庞大,这种指责可能会持续下去。

《少年的你》原著出于“融梗天后”?

电影《少年的你》改编于网络作家玖月晞的《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玖月晞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在此之前,她就被众多网络作家指控抄袭,甚至被称为“融梗天后”——几乎每部作品,都被网友列出融梗的证据。

玖月晞是活跃于晋江网的作者,她“融”的大多也都是晋江上的作品。可融梗并没有影响她的高产,她几部作品已经卖出了影视版权,也未被涉事平台惩罚,反而是指控者丁墨等被迫离开了晋江网。

平台方面不惩罚,大概跟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有关:要在法律上判定抄袭,必须有达到“复制粘贴”级别的证据,甚至要达到某个比例,但是“融梗”却巧妙地规避这一点。

▲晋江网首页截图

更重要的是,网络小说界,“融梗”是相当普遍的行为。像玄幻、修仙类的小说,你只需随便看两部,就能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情节大体上都差不多,不同的只是“组合方式”而已。

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网络小说作者,每天要写几万字,你很难用传统的“写作”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行为。他们不是在“创作”,而是在“制作”。即便是最成功的网络小说,也会出现人名和情节的混乱,作者不得不边制作边修正。

这就是网络文学的生态。或许有些平台不想打击融梗,因为融梗就是这一行的生产方式,如果都不融梗,不仅是作者产量萎缩,平台的流量也会下降。平台是靠字节靠量产而不是靠艺术性、原创性来收费的,在舆论施压外,也很难有动力去彻治融梗乱象。

抄袭,洗稿,融梗

说起来,融梗也算“抄”,但不是简单地抄袭。如同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所表示的那样,“融梗”是指把“梗”融合在一起。“梗”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现象,它可能是一个段子,也可以是一个片段。

互联网信息每日更新,很多“梗”出现又消失,如果你一个月不上网,可能看不懂群里的聊天,你错过太多“梗”了。不管是春晚小品还是网络中各种演讲,那些“金句”或者“包袱”,很多都是“融梗”,融合了很多网友智慧的“老梗”。

但这里说的“融梗”,也不完全是借鉴网友智慧,也可以指直接“借鉴”其他作者作品的情节。包括爱情中的表白、分手场景,甚至是暴力的动作,主角的台词,都可以“化用”或者“重新组合”。

在人们的观念中,抄袭不但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因为明确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但“洗稿”却是有争议的,因为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深加工,可以躲避查重系统。

“融梗“比洗稿还要高级,因为它在文字上与原著区别很大,借鉴的可以是情节,甚至故事演进的逻辑,线索的安排——它复制的是创意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在这方面,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做了阐释。

从字面意义上看,“融梗”比洗稿更加正面,距离“创造”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目前很多平台和原创作者对洗稿的打击,也才有那么一点点进展,但对“融梗”几乎无能为力。所以有评论者指出,《少年的你》即便原著被指“融梗”,也会安然无恙。

融梗可以招摇天下?

这次融梗受到争议,有个重要原因或许是,被融的是东野圭吾这样的流行作家;更重要的是,由易烊千玺这样的流量小生来出演,把网络文学的融梗放在了不同的观察纬度上。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八深夜八卦”

到头来,这也是个难得的契机:《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是不是“融梗的你,如此可鄙”,还需要专业判断,扣帽子也得有依据,且融梗不影响电影本身的价值。但借由这次争议,去带动更多人正视网文写作圈的融梗现象,继而思考如何更有力地治理乱象,很有必要。

换言之,这次讨论或许是个新的开始。之前,有关融梗的争论只局限于文学内部,如今这部口碑电影将这种现象带出了圈,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下考量,这或许能更早地催生“因时而变,顺势而生”的新制衡力量。

就像洗稿一样,不少原创者也曾无能为力感到沮丧,毕竟有些“制作”靠洗稿而生,洗稿就是他们的生产模式。但经过几次大讨论,公众针对洗稿的限制也有了某些共识,如微信方面设置了认定洗稿的委员会“洗稿投诉合议小组”,这弥补了法律在洗稿规定上的模糊性和打击上的不及。如果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被指控为洗稿,有很大的可能会受到制裁。

洗稿在伤害原创,融梗同样在毁灭原创。当“文抄公”摇身一变成“善融者”,当“写作者的事,能叫抄吗”的窃书非盗逻辑大行其道,原创者注定会失落。

这点显然需要被更多人认识到:对一个“创造者”来说,“融梗”是不诚实的;对“被融”的创作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在网络文学创作中所谓“融梗”式的借鉴,也该被重新审视了。

而首先该意识到这点的,就是与写作者有共生型利益关联的网络文学平台。这对这些平台来说,也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靠流量的阅读模式似乎已经陷入瓶颈,有没有哪家网络平台可以堂堂正正地保护原创呢?

□张丰(媒体人)

编辑 胡博阳  实习生 李真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