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疫情当前,“财政兜底”的经济保障承诺,让无论患者还是医院,都可以更无顾忌地投入到抗疫大局中来。

  眼下“战疫”正在进行时,而凝聚抗疫合力,也得靠多方面的保障:有些该激励的善举就得激励,有些该减轻的负担就得减轻。这方面,国家层面就推出了不少“硬核措施”。比如,2月7日,财政部明确宣布,对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这无疑是一则令人安心的好消息。“财政兜底”的承诺不仅使患者不再因治疗费用问题恐慌,也避免了医疗机构因治疗经费而纠结。一切花销有政府兜底,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都可以更无顾忌地投入到抗疫大局中来。

  “财政兜底”的承诺,实际上与延长假期等政策一样,体现了抗疫决心。当前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第一位的工作,理当对疫情一线人员做好经济保障工作,让他们的付出获得应有的激励。事实上,据财政部透露,截至2月6日下午5点,中国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170.9亿元。

  同日,财政部网站公告表示,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的药品、医疗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计入工薪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与“财政兜底”医疗费一样,这实际上也是一则“兜底式公告”,通过财政对参与一线抗疫的个人和企业予以支持、鼓励。

  在疫情一线,无论是医疗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实际上都是在冒着生命危险“逆行”,理当在不危害整体公平的基础上,使其获得更多物质回报。毕竟,疫情总有平复的一天,这些特殊环境下的“勇士”们脱下防护服后,仍然是平常人,仍然要面对日常的柴米油盐姜醋茶。

  事实上,此次疫情更像一场整体战争,需整体动员来保障最终胜利。以此而言,出于保障抗疫积极性和持续性的目的,不妨对参与人员获得相应经济回报、对捐赠企业获得税收或声誉回报、对适当的激励性市场行为持更积极态度。

  疫情当前,财政部及时出台“兜底式”经济保障措施,无论是减轻患者费用负担也好,对抗疫人员补贴奖励、免征个税也好,都是以“减法”换取抗疫凝聚力的“乘法”,进而为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切实保障。

  □信海光(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