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

  “抗疫社区服务站”既实现了便民也助益了防疫。

  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近期返城复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北京疫情防控、百姓生活必需品保障供应进入新阶段。手机下单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市民越来越多,超市和电商平台面临人手紧缺的局面。为了解决难题,商超与北京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始联合设立抗疫社区服务站,推出无接触购物模式,目前已在石景山和房山区的多个社区开始试点,下一步将覆盖全市4000个小区。

  连日来,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开启了“家里蹲”模式--疫情防控需要减少人员流动频度,所以在确保“能不出门就不出门”问题上,广大民众和政府部门也同心同向。小区封闭式管理、推行居民出入证制度、限制家庭每天购买生活物资的次数,也都是为了让人们少出门。

  但生活还是得继续,“尽量减少出门”跟“生活物资不断供”两种诉求,在日常生活界面上难免产生冲撞。网购倒是能满足城市居民们的需求,问题是,在快递、外卖、生鲜配送等关键服务“产能”尚未恢复的背景下,配送半径的拉长与人手的不足,让人们生活依旧面临很多不方便。

  在此背景下,北京的“抗疫社区服务站”,无疑是将网格化防控跟民生服务结合在了一起。

  据了解,这些抗疫社区服务站设置方式比较灵活,有的设置在社区居委会、有的设置在便民超市中、有的直接在室外搭起大棚。社区居民可通过手机下单,选购各种套餐,由超市物流中心集中分拣,及时发送到各个社区。消费者按订单到服务站自提,购物结账提货全程不接触。少数不会使用手机下单的居民,也可在现场特事特办,由街道工作人员帮助下单提货。

  在返城返工“双返”加剧了疫情防控难度,防疫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细的背景下,这样的“抗疫社区服务站”无疑来得很是时候:由政府跟商超协力共举,将商超的触角伸向城市“毛细血管”的社区,用网点化的服务站去服务民众。

  到头来,这能大大减少因为疫情防控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满足公众基本的消费需求——在生鲜果蔬配给进了“网格”后,民众还不用为“今天下单,N天后才到货”而发愁。非但如此,比起“无配送”模式下人们自行采购带来的人群聚集风险,“无接触”还能避免人员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降低总体风险值。

  本质上,这也是推动末端防控精细化的“一步棋”。当下,“防疫情”跟“保民生”如何兼顾,考验着公共治理的平衡拿捏能力:怎样既绷紧弦防止疫情扩散,又避免过度防控导致民生需求被过度抑制,需要在公共服务颗粒度的精细上多下功夫。

  让公共服务更精细,要依托技术与模式创新。“抗疫社区服务站”将网格化治理能力反哺到“服务民生”上,再接入“无接触购物配送”模式,就是在用公共服务的“加法”换取疫情防控效果的“乘法”。

  揆诸当下,很多地方在基层治理精细化上也采取了很多动作,如有地方依托电商平台,实现蔬菜基地直供居民小区的“无接触配送”模式。接下来,怎么利用既有的网购技术、仓配资源和社区网格等在“近距离”“无接触”上继续做加法,也需要政府与市场力量继续探索。

  说到底,疫情防控要调动民众“居家抗疫”的积极性,就得用便民举措托起“民生保供”需求。这就需要秉持“解决痛点导向”,将末端治理导入更精细化的层次,进而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坚实的“民生保障”支点。

  □喻辛(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