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期,吴悠把自己的数百个口罩送给老幼。


“武汉义务送药人被举报赚差价”——新京报的一则报道,日前引发关注。


据报道,中学老师吴悠在武汉封城后1个多月的时间里,骑着电瓶车为网上的求助者义务送药。据吴悠称,连花清瘟、口罩、酒精等物资都是免费送给求助者,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等稍贵一些的药品则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出售所得会返还给捐赠方,以支持继续买药。截至目前,吴悠和朋友们已经为600多户求助者送去了药品和防护物资。


然而,最近他却被人以非法售药和牟利举报,并接受了公安机关的调查。但公安机关并没有认可举报的事项。在配合调查时,吴悠奶奶因脑溢血昏迷,被送进医院。


为患者义务送救命药,自己却“引火上身”,吴悠的经历被报道之后,网友纷纷为其抱不平。


无独有偶,近日一段反映“志愿者将捐赠蔬菜送给自己亲戚”的视频,也在网上引发关注。但调查证明,并非是志愿者“损公肥私”,而是罗某自行联系了一批捐赠蔬菜、沿街发放,路过亲戚家便让亲戚帮忙分发给邻居。


武汉暴发疫情以来,有许多像吴悠、罗某这样的志愿者、摆渡人,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给居家封闭的人们送去食品、药品、口罩等急需物资。他们与正规志愿者不同,更像是“游侠”,全凭一腔热血在做事,相应地,也就没有太多条条框框。


据吴悠自述,他开始基本都是免费赠送,自己先后垫了1万元左右,之后才慢慢对一些高价药、大量购药者收费。


客观地说,“送药”与“送菜”等还不一样,吴悠没有医师资格证,而部分药品又是处方药,这其中的确有可商榷的空间。但正如吴悠所说,他并不会推荐对方购买什么药,而只是根据需求来运送。当然,吴悠在公示捐赠物资、药品发票明细等方面,也的确有可以提高的空间。但他不属于任何部门和组织,只是自发自觉地在行善事,过高的要求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吹毛求疵。


当下,武汉的疫情依然胶着,对于有购药需求的人来说,买药的难度可想而知,吴悠主动送药的行为本身已十分可贵;更何况不少买药者就是感染者,吴悠实际上是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可谓出钱、出力又出人。我们不清楚举报者是怎样的动机或者有怎样的理由,但这种行为本身无疑是在让好人寒心。一个普通人最纯粹的善意,不该承受从恶出发的揣测和指摘。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吴悠的行为,初心是助人而非盈利,也并不存在批量购进后售出的行为,因此无论是从动机还是实际后果上看,都不构成违法,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也证实了其清白。


无论是送药的吴悠还是送菜的罗某,现实中志愿者被误会、误伤的情况并不鲜见。我们不是反对监督和质疑,而是要尽可能了解实情、对自己的举报行为负责,而不是毫无理由地恶意揣测,或仅仅是为了博眼球。


曼德拉说:“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无情的病毒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守望相助的力量,尊重并保护这些善良、勇敢的人们,他们才不至于失去了行善的勇气。


□ 彭美琪(实习生)


编辑  孟然   实习生  彭美琪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