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在疫情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刻,利用特别国债等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减税降费和支出空间,可抵消经济下行能量,激发经济活力。

  时隔13年后,“特别国债”再次出现在高层决策之中。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一时间,“发行特别国债”这一表述,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998年和2007年。

  事实上,无论是发行特别国债、增发专项债还是适度提升财政赤字率,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而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对于稳定世界经济也有重要意义。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就曾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从前两次发行特别国债的时间点就能看出其特别之处:作为应对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举措,在199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特别国债在刺激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保持了国内经济相对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

  13年后,为应对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停摆、财政收入压力,特别国债将在此特别时刻,再次成为稳定经济的特别手段。

  此次发行特别国债的直接背景是,医疗卫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必然大幅上升,加之全球疫情发展仍有极大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更需财政准备充足“粮草”,以打赢疫情防控的持久战。此外,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需更多资金支持。

  疫情当前,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冲击,货币宽松成为首选。美国从零利率到无限量化宽松的连续重磅举措,可以说是引领了全球央行救市风潮。但正如欧洲央行行长所判断的,财政政策应是最先对危机作出响应的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疫情成为经济增长前景主要阻力的当前,财政刺激才是最必要的。

  相比一般国债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于年初确认额度并纳入财政赤字;特别国债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在发行时调整国债余额,是否纳入赤字,视具体情况而定。这事实上也给“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留出了相当转圜空间。

  市场对于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呼声由来已久,此次提出符合市场普遍期待。财政赤字率一般被定义为财政赤字与GDP的比率,此前国际通行是参考欧盟的将3%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警戒线,我国也基本上以此标准,将赤字率长期都控制在3%。但此一红线并非不可破,实际上欧美国家也并没有拘泥于此。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多数欧美国家大部分年份的财政赤字率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以上。

  在百年不遇的全球疫情危局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必然要求财政承担更繁重的任务、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发行特别国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可扩大减税降费和支出空间,抵消经济下行的能量,刺激消费,进而激发经济活力,确保增长。同时,其也可稳定市场预期,带动社会投资,提升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

  在我国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空间正在缩小,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正当其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疫情叠加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需要有更多的决策勇气未雨绸缪,进行逆周期调节。而发行特别国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会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帮助经济重回增长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