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些零零散散的话时已是深夜,楼上夫妇正在吵架,很远处传来狗叫声。


有一种力量,比病毒柔弱,又比病毒更强大。它又强大坚韧,它所传递的爱与信念早已胜过恐惧本身。


要铭记,以自己的方式。


1.


语文课再次在神游中落幕。上秒老师刚刚一键传来写作材料,苦心叮嘱务必“不拘一格”;这边朋友立刻发来哀嚎微信“不拘一格的作文怎么写?”


第一反应“我还想知道呢”,最终还是思前想后,删删改改乱打了八个字“深入了解 真情实感”。被我忽悠走了后,跷着腿看完详尽到题目事例一应俱全的材料,我自己重新审视这八个字“深入了解 真情实感”......我好像一个字也没做到——那些人物与故事在我眼里不是鲜活的,他们只是我需要左拼右凑的作文素材。


这些事例不感动吗?当然感动。可是有一个让我不安与内疚的事实却一直浮在心里,摁下去又漂上来——面对这些人和事,我是“空”的,内心深处的一根线并没有被拨动;或者说,我难以共情。没有共鸣的结果往往是磕磕绊绊去凑痛苦的800字。这个过程伴随着失败感,简直比口含硬币还要苦。


怎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这个问题尖锐地砸在心里,引导我一步步越过心里那根线。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与经历,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这场疫情里我毫发无损,享受着国家用极大代价换来的庇护,在风雨之下得以栖身。这次灾难与我有关,又与我无关;每天最多看一看疫情数据、读一些报道,意识到千里之外的坚守不易,写几句加油的留言,仅此无他。


而他们呢?我上网课跟同学偷偷吐槽“上课好困”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深处疫情旋涡的他们可曾恐惧,恐惧死亡?


2.


虽然常常伴随着焦虑颓丧,但站在2030、2040甚至更远的视角,我还在心怀炙热地追寻新闻梦想;哪怕是2020的当下,我还想去吃火锅,还想在麻辣烫里选最辣的,加很多很多藕吃到走不动路;我还想和朋友们看哪怕是烂片的电影,一起逛超市、躺操场;我还没去看偶像的演唱会......正是这些伟大与平淡交错的生活心愿碎片,填满了我的日夜,不知不觉成了我最爱的生活本身,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寻求回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留恋的片刻,正是这些瞬间以点带面,让我们无条件热爱,让我们无条件不舍。


可是在这样一场疫情中,有的人带着这样的不舍猝然离开了。没有来得及办的婚礼、种了草还没下单的口红、不省心的儿子......同样的伟大与平淡,只是中途戛然而止。我们追悼,不仅是因为他们在国难当前时义无反顾,还因为他们只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没有刻意去追求英雄,只是希望能保护身边的人。


如今,不少大爷又早已不听劝地摘下口罩遛弯,回民摊位五块钱两个的江米炸糕又准时出现了,攘攘人群中除了多了些口罩,一切似乎与2019的8月无二无别。不知道为什么,这却是最触动我的地方。有人会铭记,当然也会有人遗忘。无论是什么,逝者都已经永远留在了冬日里,生者手握一把黄土,天上白云流过。


人类的悲欢离合难以相通,但总要努力寻找一些共鸣。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写作材料,把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当人看,不要淡化自己的同理心。惠存这重击,漫长人生里,无论再怎么痛苦难捱,最终都只能咬牙熬过。这就是生活,不能只靠喊口号度过去。


基因藏于血脉之下,镌刻在灵魂每一个角落,总有一刻,它会告诉你,你还记得什么。


作者:杨丹  编辑: 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