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系列专栏之三

  

  服务贸易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将为风雨飘摇的世界政经环境注入持久的活力。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北京举行。

  今年是不平静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世界经济几乎停摆,各类交往、交流、交易也随之遭遇冰封,而真正遭受重创的正是服务业。东京奥运会被“耽搁”,其他各国及洲际的足球、篮球等职业联赛也受到巨大影响;各大电影节和电影电视娱乐行业遭遇寒冬;更不用说,几乎“归零”的旅行服务进出口。

  在这个时候,中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并举办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意义巨大。而其中,“一带一路”的主题尤为亮眼。

  互联网服务贸易,是沿线“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三大类为主,“民心相通”带动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吸引中国游客超过2500万,我国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客源国,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民间交流和经贸合作。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服务贸易得到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同比增长36%,有力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运输服务的发展。

  这次服贸会,“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积极参加了各项展示和论坛讨论。尤其是当前中国既有传统基建的经验和优势,又正在积极进行“新基建”,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都有强大需求。

  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上半年,传统服务贸易项目都遭到重击,甚至有的难以挨过疫情“寒冬”,但服务贸易中的数字经济却逆势增长,显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和极广阔的前景。包括跨境电商、远程办公服务、医疗服务、线上教育、无线支付金融服务等“线上”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市场,几乎一夜间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刚需和经济增长的亮点。

  这些疫情中快速发展的新业态,对中国、全世界都是很好的启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许多国家过去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经济对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就更加需要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借此在新技术革新环境中快速提升适应能力和追赶能力。

  以服务贸易拉动货物贸易,实现沿线多赢

  当前,面对全球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情绪不断上升的局面,中国坚持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形成大市场;同时在全球结构性问题愈来愈严重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广大境内外服务提供者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已有1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服务贸易双边合作机制。而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需要原有服贸格局的优化,也需要新领域的开拓。如今,数字贸易、版权交易、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出口成为新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更紧密、更高效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今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122项具体举措,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完善数字贸易政策,优化数字贸易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数字贸易管理和促进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服务贸易,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合作大有潜力,未来有望通过服务贸易发展拉动货物贸易和投资提升,实现“双赢”“多赢”。

  此次服贸会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体现了中国政府应对现实困难和迎接长远挑战的坚强决心。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说:“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下一步,中国要把服务贸易合作更深层次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各个方面、环节和领域,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风雨飘摇的世界政经环境注入活力。

  □万喆(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