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截图。


这两天,“傅园慧预赛第一无缘决赛”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却“无缘决赛”,这让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不懂。


可仔细一看,这还不是个别案例。大满贯得主叶诗文、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刷新全国纪录的余贺新,以及在预赛中拿下第一名的于静瑶和方喆,都和傅园慧一样,因为“基础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决赛。

    

与傅园慧等因基础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决赛的遗憾相比,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项目,更是上演了“全国大赛表演业余空翻”的滑稽一幕。


据报道,在这届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上,由于体能测试淘汰的运动员太多,一共只有五个人进入决赛。其中资格赛排名最后一名的选手,估计是知道自己怎么跳反正都是第五,因此选择了一个难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五,央视解说对此也很无奈。

 

▲微博截图。


别用长跑能力淘汰了傅园慧叶诗文们

    

职业运动员也过不了的“基础体能测试”,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事还得从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制定的体测新规说起。

    

今年2月27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发布,要求包括足协、篮协和各级各类国家队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

    

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包括深蹲、卧推、引体向上、3000米长跑等10个项目,要求不可谓不全面。通知的第二条还明确提出:坚持“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拔标准。

    

毋庸置疑,新规出发点是好的。运动员的体能是赛事表现的基础,也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有些运动员续航能力不足的短板也确实存在。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领域存在“重技术、轻体能,重专项体能、轻基础体能”现象,与之对应的是,体能已成许多国家运动员自我提升的掣肘。


在此背景下,这次全国游泳冠军赛增加基础体能测试,强化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弥补现有短板,本是积极举措。


可从现在的情况看,基础体能测试成了“冠军消灭者”、“名将粉碎机”,这难免引来“矫枉过正”的疑虑:这样的体测标准有必要搞“一刀切”吗?

    

首先,专项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要求,综合体能测试不一定适用,甚至会有冲突。比如说短跑运动员要求爆发力和肌肉强度,强调耐力的体测项目不仅不能提高其运动能力,还会存在训练目标的冲突。还有些严格控制体重的项目,增肌增重过体测和控制体重之间也很难协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贵在相宜,不宜拿一把尺子去量所有运动员。

    

其次,赛事制度是有国际通行标准的,也是多年来施行的。强调体测的重要性,强行在成熟的赛事制度中把体测和决赛资格挂钩,对比赛公平的普遍认知形成了冲击。毕竟游泳比赛比的是游泳,用长跑能力淘汰了预赛冠军,决赛的含金量成色确实可疑。

    

其三,为了过综合体测,占用过多的训练时间,对运动员的前途和中国体育事业都是损失。傅园慧在这次赛前就“恶补”了体测,遗憾的是洪荒之力也没能帮她过关。

    

问题是,对于这些运动健将而言,将来要面对的毕竟是专项运动,体能的比拼再重要,也不能超过专项运动的技战术能力。投入大量的宝贵精力去过测试,有本末倒置之嫌。

    

能够同时争取世界一流的体能与世界一流的专项运动成绩,当然是理想的状态。让我们的游泳运动员同时还是长跑健将、卧推达人、引体向上吉尼斯纪录保持者等,当然是好事,一专多能越多越好。然而,这种全面要求不应该是现实的目标。

    

基础体能测试新规直接和决赛资格、“东京奥运会入场券”挂钩,或许有些用力过猛了。这样能不能打造最强的中国奥运军团,显然是个需要直面的问题。


▲微博截图。


好的政策意图还要有合理的实施方法

    

好的政策意图还要有合理的实施方法,再重要的管理目标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和专业意见。

    

重视基础体能作为政策导向明确后,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各个专项运动的专家团队制定。将提高体能与专项运动的专门训练相结合,在符合专项运动要求的范围内合理提高体能,可能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相关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也应该以专项运动的专家意见为主,拿出合理的测试方案。管理部门统管全局、把握方向,把规定做到几个引体向上算过关的细致入微,大可不必。

    

归根结底,体育管理与很多行业管理不同,一业百态、千差万别,每一项专业运动都有自身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不宜越俎代庖管得过细过宽,更不宜违反科学规律强推。


▲视频截图。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上,资格赛排名最后一名的选手选择了一个难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赛。

    

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对引发争议的“体能测试”作了这样一番评论:当你把谢震业的3000米跑成绩提高到11分时(苏炳添是13分38秒),再去看看他的100米和200米还能分别跑进10秒和20秒吗?当你把游泳短距离选手的3000米跑提高到11分乃至12分时,还指望他的100米自由泳提高0.5秒?如果是这样,中国人就会颠覆世界运动训练的历史,就会创造世界竞技体育的奇迹。

    

这些话或许尖锐难听,但其中的道理值得重视。在东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上,国人希望看到的是代表中国最高专业水准的游泳运动员勇夺金牌,而不是游泳运动员中长跑最好的去创造奇迹。


说白了,体能好的,专项运动能力却未必拔尖。要求50米、100米等短距离游泳项目运动员耐力超强,要求800米和1500米等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运动员爆发力惊人,都是拿错了尺子,由此而来的问题自然也不可避免。


还是尽量避免“一把尺子量所有”吧!


□关不羽(专栏作家)

   

编辑:孟然  陈静    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