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届五中全会今日开幕
十三五规划为重要议题,经济指标调整、环境控制、财税改革等或成重点 据央视新闻报道 今天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回顾上几届五中全会,制定五年规划都是主要议题,本届五中全会略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目标已经确定,就看路线图如
要闻 2.4万 -
期待五中全会为中国发展布下新局
■ 社论 “十三五”规划将正式进入研究制订阶段——从今天开始,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而涵盖2016至2020年时间段的“十三五”规划,也被普遍视作本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看点。而因“到十三五末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定,这次舆论关注焦点也框定在其路线图如何绘制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
-
五中全会26日-29日召开
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讨论十三五规划建议稿
要闻 1.3万 -
历届五中全会有哪些重要人事变动?
今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决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一般来说,每届中央委员在五年任期内,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次五中全会,在十五届五中全
政解 1.5万 -
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召开 将研究“十三五”规划
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据新华社电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要闻 2.7万 -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人事看点
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般来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年内,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中全会,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之前,五中全会的会期并不固定。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1980年2月23至2
要闻 6952 -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谈四中全会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高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昨日落下帷幕,依法治国是全会重点。作为唯一和中国拥有法治国家对话机制的国家,德国对此次全会也十分关注。24日上午,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就四中全会公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柯慕贤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他自己,在柏林的联邦政府以及德国的整个经济界,都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
-
四中全会公报解读:首提建设“法治体系”
郭道晖 “法治三老”之一,著名法学家,现年86岁,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 公报摘要1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大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6大任务
政解 2.1万 -
图解“四中全会公报”
依法治国10大亮点 依法治国将统一领导协调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把法治建设纳入政绩
政解 748 -
四中全会公报:探索设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
#四中全会公报#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领导干预司法、插手案件记录
#四中全会公报#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
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推进依法治国六项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
政解 5079 -
吴敬琏:三中全会公报中两句话最重要
新京报讯(记者 沈玮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今日表示,三中全会公报中两句话最重要,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吴敬琏表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回答了十几年来
-
三中全会公报 不看高频词看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于2013年11月12日公布,各种解读纷纷出炉。第二天,潘石屹发微博说:“最肤浅的解读是说,某关键词出现了多少次,这不是小学生学数数。”高频词真的没意义?那高频词背后的评论也许值得一看。还有,除了高频词,还能看什么词儿
图个明白 8963 -
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 三中全会公报透十大亮点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 三中全会公报透十大亮点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蒋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由此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细观全会公报,新意颇多,记者初步梳理出十个亮点。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
-
一张图读懂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近5000字,该怎么看?里面提到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改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昨日,新京报对全会公报进行了梳理。 会议时间 11月9日至12日 (三中全会一般都是在第四季度择机召开,10月份居多,本届全会是20年来最晚的一次。) 参会人员 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部分
要闻 1.2万 -
七次三中全会公报出现“改革”116次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提出综合改革方案。新京报记者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公报发现,“改革”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词”,在7次全会公报中出现116次。不过,“改革”并非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排在前两位的是“经济”和“发展”,分别出现187次、173次。 召
-
中德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共同反对保护主义
中新社柏林5月26日电 (记者 郭金超)中国和德国政府26日在柏林发表关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的联合新闻公报。在公报中双方表示,共同反对保护主义,愿通过对话解决光伏、无线通信产品等贸易争端。 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25日至27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新总理首次
-
大公报北京分社揭牌成立
新京报讯 (记者马力)昨日,香港大公报北京分社揭牌成立暨《美丽北京》专刊开版仪式举行。 据介绍,大公报北京分社将用香港角度来审视、观察、捕捉北京的新变化,持续、深入、及时地向海外传播北京声音,介绍北京发展。《美丽北京》专版由大公报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合办,将着眼于北京各领域的热点新闻,传播北
24小时热榜
-
8 解约之后,“小马云”做回范小勤1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