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科学家呼吁对新冠疫情起源进行独立调查 外交部回应
据人民日报消息,3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问:有一些科学家呼吁对新冠疫情的起源进行独立的调查,来审视所有的假设,并搞清楚病毒是否来自于动物。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有20多位签名者表示,现有的调查组不够独立,其中有很多是中国公民,他们的科学独立性受到限制,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
科学家在甘肃玉门发现蟑螂螳螂“远古亲戚” 看看这种昆虫长啥样
3月4日,新京报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获悉,科学家们在甘肃玉门发现一种1.1亿年前的原始昆虫“玉门鞘蠊”,研究表明玉门鞘蠊与蟑螂、螳螂等有亲缘关系,称得上这些昆虫的“远古亲戚”。研究同时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玉门鞘蠊曾经遍布全球兴盛一时,但在随后的两千万年内,它们又迅速灭绝销声匿迹。研究人员推测,可能与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周毓麟去世,享年98岁
新京报快讯据中科院之声官博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编辑刘佳妮
-
科学家揭示水稻叶片宽度调控新机制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叶片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它还承担着植物的呼吸、蒸腾等功能,是植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叶片的大小、形态等,都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情况。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作科所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水稻叶片是如何调控其宽度的一个新机制。据团队科学家
乡闻 116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嫦娥五号、抗疫研究等入选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
-
中国食协调味品专家委员会:零添加酱油相关论文“非常不科学”
新京报讯(记者 刘欢)针对近期有论文声称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生产的部分零添加酱油疑似添加外源谷氨酸而未标注一事,2月20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味品专家委员会发布声明称,该论文错误使用中国食协团体标准《T/CNFIA 114-2019 原酿本味酱油》,“做法非常不科学”。近日,一篇发布于在线学术期刊eFood上的论文《Application
中国产经报道 132 -
科学家对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更精确测量
据央视新闻消息,北京时间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和《天体物理学报》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国家天文台等国际联合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天鹅座X1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且其自转速度极接近光速。1964年被首次发现的天鹅座X1是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除了包含能够产
-
科学为何成为了社会和政治交往中的仲裁者?
在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史、科学哲学教授保罗·迪肯看来,科学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我们社会和政治交往中的仲裁者。毕竟,没有比抨击对手的观点为“非科学的”更能令他们闭嘴的办法了。
书托邦 5916 -
《健谈》福利丨一份“科学防护手册”,请返乡与留守的你查收
当春节假期遇上疫情防控,你是选择留守原地还是加入春节返乡大军?其实,无论你在哪里过年,科学防护不可少。2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级新冠肺炎媒体采访专家冯录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做客新京报《健谈》直播,为返乡与留守的你,送上一份“科学
无疾 126 -
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时逝世,享年93岁
程镕时为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溶液研究,并在高分子溶液黏度问题、凝胶色谱技术理论、溶液凝聚过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教育24小时 1.4万
24小时热榜
-
2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600字21小时前
-
7 比亚迪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269%1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