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

  2017年,中国体育迎来重大变局。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步入快车道,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消奖牌榜的全运会推8项创新举措,姚明引领CBA和国家队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国足协祭出U23新政和“限援令”,备战平昌、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队跨项选材。新京报记者采访了7位体育人,他们是官员、教练、运动员或者大学生,他们身处变局之中,是体育改革的参与者和推行者。

  

  冼东妹 柔道赛事 首发奖金

  

  2017年2月23日,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拉开中国体育社团改革的序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为2017年中国体育的一大标签。

  近一年来,郎平、李琰、冼东妹、申雪、周继红等前知名运动员相继走上前台,成为各项目协会主席或副主席。

  接手中国柔道协会主席后,主抓国家队工作的冼东妹做了一项重大变革:柔道赛事也要有奖金,以充分调动运动员积极性,推动项目的快速发展。

  

  U23 有人欢喜 有人忧心

  

  今年一月以来,中国足协对包括中超、中甲在内的足球职业联赛进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在政策的指引下,联赛开始了年轻化、本土化、财政健康化方面的尝试。最受外界关注的还是U23新政。在距离奥运会更近的一年,这项政策还将加码升级。效果如何,短时间尚未可知,但可以知道的是,这项政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徐欣冉 全运摘金 成为名人

  

  从大学应届毕业生变身为全运会群众项目冠军,徐欣冉今年“玩了一票大的”。

  受益于这一新政,23岁的北体大学生徐欣冉得到了参加全运会的机会,并荣膺健身气功八段锦项目金牌,为此错过就业关键期和毕业晚会的她直言并不后悔。

  10月12日,北京市全运会总结大会在什刹海体校进行,徐欣冉被授予“最佳运动员”奖。那次总结大会上,徐欣冉还见到了偶像林丹。

  

  CBA 联赛在变 问题没变

  

  过去一年,随着CBA公司的独立运行,联赛开始了大举革新,担任要职(CBA公司竞赛总经理)的张雄给人的印象是太忙了,因为要频繁出差,就连他的同事也直言“很少见到他。”

  自6月30日CBA公司管理团队浮出水面后,半年时间过去了,新赛季联赛出现了新的风貌,越来越多的本土球员异军突起,联赛不再是外援的天下,争夺季后赛资格的球队之间实力差距不大。

  不过,张雄面临的一大问题仍是老生常谈:裁判职业化刻不容缓。

  

  北京 默默变革 踏实做事

  

  11月16日,北京市足协第七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杨海滨当选北京市足协新任主席,市足协与体育局脱钩完成。新足协一直强调做实事,就像杨海滨所说的,“我不在乎大家说我是一个外行,但我不接受自己无所作为。”

  

  冯常军 冬奥逐梦 毅然转项

  

  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目标之一是全项目参赛。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不小,诸如钢架雪车、单板大跳台等很多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甚至并未开展。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跨项选材成了一个重要途径。两年前,冯常军告别练了9年的单板滑雪U型池,转项至单板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队。

  平昌虽然近在眼前,但对冯常军来说稍显遥远。今年,他看清了自己和高水平选手的差距,并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那就是希望2022年有机会在家门口参加一次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