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上届世界杯前,我在巴西国家队23人大名单中看到了一个当时令我惊喜的名字:浩克。彼时为圣彼得堡泽尼特效力的绿巨人,单赛季轰出21球、13次助攻的惊艳数据,在堪称欧洲第六联赛的俄超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最早听闻浩克,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年夏天他刚从东京绿茵转会波尔图。随后,我做了一个日后看来颇为先进的举动:在一款以数据精准出名的足球游戏中搜索到了他。2008年的浩克已经展现出了日后成名的数据潜质,于是我大手一挥,把他签到了我游戏中所执教的豪门俱乐部。

  这笔虚拟世界中的转会,竟然让我对浩克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怀。我开始关注他的每一步成长,从波尔图替补到绝对主力,从葡超新人到欧冠英雄,再到之后征服俄超。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现实中的浩克竟然会在日后加盟我的家乡球队,并戴上队长袖标。

  4年时间,中超联赛从足球世界的台下观众变成了台上嘉宾。浩克从一个遥远的名字,变成了频繁出现于眼前的主队球员。他依然优秀,只是距离近了,我对他的仰视逐渐变为平视。本周二巴西国家队公布的23人大名单中没有浩克,我反而有些释然。

  并非否定浩克,毕竟他在亚洲赛场仍属于现象级球员。以至于4天前与鹿岛鹿角的亚冠1/8决赛次回合尚没开打,上海上港的秘密战术就遭提前曝光——浩克必然首发出场。他的确对得起人们的期待:比赛开场7分钟,就用一粒小禁区内的捡漏,为上港取得领先;第79分钟,他又用一粒点球让比赛悬念死灰复燃。毫不夸张地说,上港90分钟内的进攻战术,基本就是将球尽快传到浩克脚下。

  如今上海上港队的战术体系中,浩克这个进攻支点最大的作用是持球。首回合缺少他的前场持球,上港一度过不了半场,半场控球率甚至低于25%,直接导致中后场持续受压。本周三晚,上港夺回了控球权,甚至一度把对手压制在半场。我们都知道,上港和大部分中超球队相同,无论成败,大部分时候只有一套战术。用同一套战术打出截然不同的场面,差别显然在于是否有浩克。

  讽刺的是,浩克在亚洲赛场表现越精彩,他距离世界大赛就越远。蒂特的巴西队讲究一脚传球,从过去几场世界杯预选赛来看,就连绝对核心内马尔也没有额外的持球权。这表明在这支巴西国家队中,纪律和整体战术高过一切。而浩克是战术的克星,因为他就是战术。

  克鲁伊夫曾说,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只会拥有3分钟控球时间,重要的是,知道其余87分钟该如何处理。浩克在上港队的持球时间远远超过3分钟。事实上,他在波尔图、泽尼特时的持球时间也远远超过3分钟。这意味着,要么浩克的个人表现决定一支球队的成败;要么浩克的球风,已经与现代整体足球形成脱节。

  为何浩克个人能力出众,却始终无缘欧洲强队(我的游戏中除外)?因为没有一支强队会愿意在浩克这个个体身上冒险投注所有筹码,更何况还有伤病和转会。

  巴西足球记者毛里西奥·萨瓦莱赛本周三也看了那场比赛,终场哨响的那一刻,他不留情面的评价短信如约而至:“浩克的表现越出色,越会证明他队友的无能。”仔细一想,或许还真是那么回事。

  □朱渊(英国谢菲尔德FC国际事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