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实施。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风口上的民宿终于有了首个国家行业标准。10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实施。近年来,民宿市场凭借个性化等特点发展迅猛。但自诞生之日起,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与管理条例,导致一些地区的民宿业主整改无法可依,消费者维权没有依据。无标准,难谈产业,眼下国家层面的民宿行业标准出台,待地方落实完备后,民宿发展将走上有序的快车道。

  民宿建设有了更多考量

  双节合一的“黄金周”成为国家民宿行业标准正式落地的第一个假期,此前多为地方出台的民宿营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新标准定义了民宿的基本标准,在民宿的场所设施、卫生服务、治安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也都做出了不同于酒店、旅馆的规定。

  该标准落地后,要求民宿“有情怀更要有标准”的业内声音也再次受到关注。一直以来,民宿被称为“非标住宿”的代表,个性化风格受到消费升级下的消费者追捧,“情怀”也在民宿身上留下烙印。

  然而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民宿早已不是单纯出于情怀的非营利性产品,而是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的特色产业门类,并且能够起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这自然也对民宿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场景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度“热钱滚滚”的民宿市场增长速度也没有辜负期望。据公寓民宿预订平台途家订单大数据显示,在国家民宿行业标准落地后的首个黄金周,民宿预订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0%;共享住宿平台蚂蚁短租数据显示,蚂蚁短租平台“双节”期间民宿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15%,平均间夜价格比平时上涨30%-50%。

  北京密云一民宿经营者在该标准落地后表示,“这样的标准早该出台,标准出台后民宿有了一定的建设和经营依据,尤其是在卫生安全方面提出了硬性要求,过去一些民宿随便装修一下就营业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少。以后民宿有了不同于酒店的地方规范,也会按照新的标准来做,也有利于促进精品化民宿的出现”。

  面对民宿标准的出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谷慧敏指出,从旅游业视角看,有助于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引领和规范旅游住宿业创新发展,从传统的对星级饭店管理扩大到住宿业范畴,提高整个旅游住宿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消费结构看,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趋势具有体验化、情感化、个性化、主动化、休闲化等特征,这也正是消费者对旅游住宿的新要求。

  (下转D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