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年多调整,邮轮产品销量增加,价格上涨,业内认为国内邮轮市场实现复苏仍需时日

  在经历近年的困顿后,国内邮轮市场正不断展开调整。一方面是缩减运力,另一方面则是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上尝试创新。日前,皇家加勒比推出了俄罗斯航线,成为国内首款包括俄罗斯目的地的邮轮产品。在经历一系列调整后,今年暑期,不少邮轮产品迎来涨价,据代理商反映,产品销量也同比增长。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邮轮市场离彻底复苏仍需时日,供需平衡依然是当务之急。

  市场不够成熟,邮轮公司减少产品供给

  夏季旅游高峰来临在即,已经退休的陈先生特地参加2018年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咨询暑期出游信息。在诸多旅游产品中,陈先生对邮轮兴趣浓厚。作为广受老年人欢迎的旅游产品,此前,陈先生及家人便已经体验过数次邮轮出行。然而,在拿到宣传资料后,陈先生却有些犹豫了,“福冈、长崎这些全都去过了,没有什么新的吗?”旅行社推荐了阿拉斯加航线和部分欧洲内河航线。然而,在打听过具体行程,得知需要搭乘飞机往返后,陈先生感到“太远了,麻烦”。

  陈先生提出的问题,同样也是目前国内邮轮产品共同面对的尴尬。据《2017年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游客依然把“目的地”重要性看得大于“邮轮”,“邮轮即是目的地”的意识依然较为淡薄。

  在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中国邮轮市场的快速发展被业内人士直指为“被成长”。自2015年以来,中国邮轮市场层出不穷的意外因素,以及多年快速发展中被掩盖的供过于求、包船模式弊端、同质化等问题逐渐暴露,进而引发了近年来整体市场的低迷。今年3月,本土邮轮品牌天海邮轮宣布将于今秋关闭,也为国内邮轮市场发展敲响警钟。

  近两年,国内包括公主邮轮、歌诗达邮轮等主要邮轮公司纷纷调整运力,并且这一策略未来仍将持续。新京报记者在皇家加勒比官网上看到,2019年夏季海洋赞礼号将以美国西雅图为母港;2019-2020年的6个月间,海洋量子号将以新加坡为邮轮母港。

  首次推出俄罗斯航线,突出差异性

  分析指出,2017年中国邮轮市场已从2016年的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变。面对国内依然亟待培育的邮轮市场,仅仅减少供给显然是不够的。在调整运力同时,各邮轮公司也在市场、产品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口。

  在今年初夏推出“宝瓶星号”青岛航线后,丽星邮轮于近日再度宣布,“处女星号”将于9月进驻中国北方,在大连、天津、青岛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母港航线。云顶邮轮集团总裁朱福明先生表示,丽星邮轮船队现已完成中国三大邮轮市场的布局,并与北方的旅行社建立紧密合作,为集团未来在中国进一步扩大版图做好准备。

  邮轮公司也在寻求摆脱过去单一的日韩航线产品。继2018年推出14条长航线后,皇家加勒比2019年将继续推出17条6晚及以上的长航线。对于推出原因,皇家加勒比方面称,目前邮轮市场上的母港航线产品,多以短途邻国航线为主,目的地单一,岸上观光侧重跟团购物游,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线的目的地名单中,出现了俄罗斯的海参崴以及菲律宾北部的伊洛格斯。资料显示,该航线从上海出发,途径海参崴、京都等回到上海,行程共计9天8晚,为海洋光谱号目前航行时间最长的产品。“皇家加勒比推出此类产品,主要目的是突出差异性。”邮轮专家寿晓渊表示,此次是邮轮公司在国内市场首次推出俄罗斯航线。

  对此,北京缤纷邮轮旅游公司副总刘松表示,“一方面是分散航线,减少供大于求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增加新航线,通过创新增加游客的复购率。”

  ■ 趋势

  邮轮产品涨价,整体市场下半年或回暖

  2018年已经过半,在近段时间以来邮轮公司以及市场的不断调节下,已有部分旅行社和代理商感受到邮轮市场回暖的蛛丝马迹,产品销量、价格均同比去年有所上涨。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邮轮市场只是相对去年来说有所回暖,整体复苏依然需要时间。

  新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同比去年,今年不少邮轮产品迎来涨价。据邮轮分销平台数据,盛世公主号5天4晚“上海-长崎-上海”的航线,同样是8月初出发,2017年该条航线的价格为3380元起/人,2018年则上涨至3999元起/人。海洋量子号“上海-福冈-熊本-上海”的航线,在去年5月价格为4200元起/人,今年则达到了4749元起/人。

  据刘松介绍,对比去年同期,公司今年的国内母港日本线,暑期价格涨幅在20%-35%左右,销量对比也同样稳中有升。此外,随着市场知悉程度的提高,南海邮轮相关负责人也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西沙产品的销售人数也比去年多了不少。而对于2019年即将到来的新船海洋光谱号,代理商也充满期待,部分已经拿到了舱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邮轮涨价等现象的背后原因,与供给量的减少息息相关。寿晓渊表示:“今年的邮轮业相对去年来说有所回暖,供给量出现明显下降。”此前寿晓渊曾预测,中国邮轮业最快将在2018年年中或者下半年重拾升势。但他也补充表示,虽然现阶段邮轮业有所回暖,但整体情况不见得非常好。根据预测,如果顺利,经过2017-2018两年的调整,中国邮轮业将迎来第二个稳定的发展期。

  业界对邮轮分销持谨慎态度

  2019年6月,海洋光谱号将于国内开启母港首航,吨位为16.8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光谱号并非全部为上海出发。在12月内地邮轮出游淡季,海洋光谱号选择香港母港,航线途经越南顺化、日本冲绳以及菲律宾,向东南亚延展,契合冬季旅游态势。2020年,MSC地中海邮轮旗下地中海荣耀号将进入中国市场。据了解,该船吨位达到17.1万吨,而有“亚洲巨无霸”之称的海洋水手号仅13.8万吨。

  “未来供给量依然会增加。之前多是中型船,像大西洋号都是10万吨以内。现在来的船都是16.8万吨、17万吨这样的,虽然船只整体数量未必会上升,但总体上供给量还是会上升,因为舱房数量增加了。”寿晓渊表示,邮轮供给量需要至少一两年保持不变,等需求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再发展一段时间,才是更健康的发展。

  而在邮轮产业链各环来看,经历包船模式等一系列泥淖后,业内对邮轮未来的分销情况也保持着谨慎态度。刘松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他们获取舱位都是通过少量切舱的方式,一艘船一次只拿几十个。诺唯真方面则表示,将把包船比例下降至10%以下。另据报道,广之旅则通过“大切舱+盈利”,采取多种模式切分营业收入,实现双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郑艺佳

  本版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