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五星酒店的卫生又出事了。


一位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微博大V,曝光了一段酒店视频。视频中,十余家一线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保洁人员,用同一块抹布,擦了杯子擦洗手池,甚至马桶。


类似的曝光,似乎年年都有,可到头来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卫生标准流程有,监督管理机制也有,但就是形同虚设。一条毛巾擦擦擦,相信并不仅仅存在于被曝光的酒店中。


去年,全季酒店济南泉城广场店“客用毛巾擦马桶”的视频被曝光,全季酒店开除了涉事清洁工。


某测评机构发布的《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一文刷爆朋友圈之后,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首席顾问张润钢说,现在很多饭店客房员工每天所承担的清洁房间数量已在16-17间,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20间。“我清楚地记得35年前在瑞士洛桑饭店管理学院学习时,老师讲每人13-14间的清洁量是上限。上线指的是什么,我理解一是指员工身体的承受能力,二是指清理出的房间的质量保证。现在大部分饭店员工的工资非常低廉,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各行各业的收入中,饭店及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位居倒数第二。过低的待遇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结果是能做就已经不错了,将心比心,以至于管理层有时都不好意思再去要求员工,尽管大家都知道质量不行。”


“必须承认,最近这十年是中国饭店质量不断倒退的十年,是专业精神不断流失的十年,也是饭店行业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精神逐步消失的十年。行业不景气,高管难自强,面对着重重困难,数以万计的星级饭店老总们也不妨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还在苦心钻研专业?有多少人是真的在关注质量?又花了多少精力挂记着一线的员工?”


一线员工,那些出现在视频中,拿着毛巾擦完洗手台擦马桶的,我们并不陌生的清洁大姐们。而李大姐,就是其中一位。


李大姐工作的酒店名字就不提了,总之是一线城市的五星大牌酒店;李大姐也不姓李,随便找了个姓罢了。总之,见到李大姐时,我正操着一口家乡话,对着电话那头叨叨,接着就听见外头敲门,一个声音不大不小地响起来,问要不要打扫房间。


门一开,便看见一个穿着米白制服、带着大小工具的微胖妇女站在门口,笑得无比质朴。


上下打量了一番,我便请人进了屋,顺手继续那通未完的电话,也并未特别在意保洁人员如何如何。只不过眼角余光时不时会瞥见她麻利的动作,整理床铺、收拾垃圾,干脆利落。


终于挂断电话,我正打算掏出电脑,却看见保洁停了动作,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过来。我警惕,问:“有事吗?”她立刻笑着迎上来:“你是XX人吗?”


万万没想到,出一趟差还能认个亲,还是精确到乡的。


话匣子打开了就收不住。她是个能聊的,没一会儿就把我家底摸了个透,我也顺带着知道了她不少事儿。


比如她叫李大姐,比如她已经42了,比如她书没念完就辍学了,比如她家有几亩地,但赚不着多少钱,便跟着她男人出来打工,家中只剩老人和孩子,每月按时把钱打回去。


她工作很忙,一个月只调休3天,她男人在工地也没得闲。说是一起出来打工,但夫妻俩各自住在各自的宿舍里,一个月也见不上几面。


不过对李大姐来说,目前的老大难问题是,不少酒店保洁招人都要50岁以下的,她很担心过几年没活可干了。


总之,是随处可见的故事,随处可见的背景。别看李大姐是南方人,善谈的本事一点不比帝都的出租车司机差。


正聊着,她结束了客房的清洁,撸起袖子进了厕所,嘴上憋不住抱怨起来:“别看这酒店贵,照样什么人都有,我见过有人往浴缸里吐了一池子的,结果不还是我们来清?那恶心的……还有啊……”


见是个有味道的话题,我立马打住了她,正寻思着换个什么聊,却见她拿起了我昨日用过的浴巾,开始用力擦拭洗手台。


呃……总感觉哪里不对,但貌似也无伤大雅。这浴巾,好像也不能说脏,我既没扔地上,也没乱用,被拿来擦洗手台,也能说成物尽其用。


在李大姐辛勤的劳作下,原本乱八七糟水渍四溅的洗手台变得焕然一新。然后,她拎着那块已然变作抹布的浴巾,顺理成章、熟门熟路地擦起了马桶。


咦。


等等等等,这是什么情况?我惊慌地喊住了她:“李大姐,你拿着浴巾擦马桶呢!”


李大姐讶异地看过来:“怎么了?”


我不依不饶:“这,很脏吧……”


李大姐手上没停,用着一副“小年轻的不懂过来人生活诀窍”的神情说:“这脏什么了?就这块布,能干多少活,省多少水,知道吗?”


然后我就被李大姐的逻辑洗脑了。


在她看来,这浴巾是可以被无限利用的。先擦最干净的,再挨个擦一件比一件脏的,这样一层层下来,每个都干净了,还节约了不少换洗的功夫和水资源,为酒店省钱。


最后,这浴巾横竖都是要被送去统一消毒清洁的,无论前面擦了多少东西、脏成什么样子,都一笔勾销了,酒店还能少洗几块抹布。


有理有据,我哑口无言。


末了,李大姐还嫌弃了我一下:“我在家也是这么干的,你们这些小年轻的就是爱讲究、浪费,怎么干活不是干了?”


到这儿,我终于明白了,她不是故意坑我,而是打从心底里认为,这样混用抹布没问题,干净、方便。


但我还是要最后挣扎一下:“酒店有规定吧,不能这样做清洁……”


李大姐闻言,颇为不屑地哼了一声:“就那点儿工资,大家都这么干,不然哪赚得到钱?”


原来,李大姐这家酒店的工资是按房间数量计的。每天打扫12间房,每月工资保底1200元。在此基础上,每天多打扫一间,就多10块钱。也就是说,每天打扫的房间越多,工资就越高。不过,体力限制,每天能打扫的房间有限,李大姐一个月到手也就3000来块钱。


这工资在这座城市里,花起来着实紧之又紧。


李大姐说,这家酒店待遇还算不错的。她有个朋友在另一家酒店,多打扫的客房,每间才给6块钱。


为了多挣点儿钱,可不就得压缩每间客房的清洁时间了么?压缩清洁时间,可不得想办法简化流程了么?


酒店忙着做生意,客人赶着入住。李大姐的酒店,生意好的时候,有时甚至只给保洁半个小时的清洁时间。为了省钱,还有不少酒店将清洁工作外包,这样服务质量更是无从监管。


我又无言了。


本来想追着问:“为什么酒店不给你们多开点钱、多给点时间呢?”转念一想,这问题实在太傻,问不出口。


业主要挣钱,酒店品牌方要挣钱,怎么压缩成本,都不为过。只是最后买单的,不过是消费者罢了。


老祖宗有云,“眼不见为净”,真是很有道理的。


看着李大姐忙碌的身影,突然间,我觉得无论问什么,都有一种“何不食肉糜”之感。


只是从此后,无论住哪家酒店,自己的牙刷杯子毛巾,甚至热水壶,都是必备的了。


新京报记者 郑艺佳 图片来源 pixabay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