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叶平凡 摄

  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奖委员会称其“创立癌症疗法全新理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该奖项授予了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他们将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并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96万元)的奖金。

  评奖委员会说,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死于癌症,这是人类最大的健康挑战之一。今年的获奖者“创立了癌症疗法的一个全新理念”,“通过激发我们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他们的发现是“我们在与癌症战斗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詹姆斯·艾利森

  “免疫学是癌症疗法重要支柱”

  现年70岁的艾利森是美国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他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唐奖生技医药奖、霍维茨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哈维奖,2015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医学界很多人认为他今年获得诺奖并不令人意外。

  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网站上对艾利森的介绍,艾利森从小就具有反叛型性格,他上高中时因生物学不教达尔文进化论而拒绝上课。艾利森称,是他8年级的数学老师和高中辅导员引导他走向了科学生涯。艾利森博士说:“我在一个没有培养很多学术兴趣的农村小镇长大,能受到这两个人的鼓舞我真的很幸运。”

  艾利森在接受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最令他欣喜的一次实验是,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给小鼠注射抑制CTLA-4功能的抗体后,小鼠体内的肿瘤迅速缩小了。而且,接受了治疗的小鼠对新植入的肿瘤细胞也产生了免疫力。这项重磅研究被发表在了1996年的《Science》杂志上。他说:“当时就在想,如果这项研究能运用在人类肿瘤治疗上就太棒了。”

  2010年,基于艾利森的设想开发出的新药Ipilimumab公布了3期临床结果。研究者们发现它能显著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命,并且疗效持久。2011年,Ipilimumab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Yervoy。艾利森说:“免疫学是癌症疗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们现在确信我们能够治愈癌症!”

  本庶佑

  “希望能拯救更多癌症病人”

  本庶佑是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本庶佑是包括获得美国国籍日本人在内、第2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继前年的大隅良典后,第5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

  迄今,本庶佑已经凭借在免疫领域的研究摘得国内外多个著名奖项,并被日本授予文化勋章。谈到免疫细胞“刹车”分子PD-1的发现和应用过程,本庶佑在去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和回顾。他说,PD-1是人体血液内免疫细胞上的一个分子,1992年他首次发现这个细胞,继而用小鼠试验证实,“阻击”PD-1会解除免疫细胞受到的束缚,使其全力对抗癌细胞。2006年,他的团队开始就“抗PD-1疗法”进行临床试验,2012年首次发表临床试验结果。2014年,相关药物被开发出来,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其适用于部分皮肤癌和肺癌的治疗,2017年9月,胃癌也被列入适用范畴。

  据美联社报道,本庶佑10月1日在京都大学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对于获奖感到非常开心,他最关心的还是听到有生重病的病人因为他的研究而痊愈。他希望能够继续研究,拯救更多癌症病人。

  ■ 解读

  免疫疗法抗癌 治愈率更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叶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对癌症免疫疗法进行了解读。他说,首先解释一下PD-1和PD-L1,它们分别位于免疫细胞T细胞的表面和癌细胞的表面,而且这两种蛋白质能够互相识别,并且结合在一起。两者一旦结合之后,T细胞就不会再杀灭这个癌细胞了。今年这两位科学家能够获奖,是因为PD-1相应的抗体药物已在近两年上市销售,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临床疗效,为人类彻底攻克癌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叫做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PD-1或PD-L1的抗体来牢牢地结合它们,从而阻止两者之间的结合。这样一来,T细胞就不会被癌细胞所抑制了,就能正常地去杀灭癌细胞了。

  免疫检查点疗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疗效,是因为它与传统的化学小分子疗法有着本质区别。小分子药物直接杀死癌细胞,往往也会杀死一些健康细胞,所以副作用明显。抗体药物并不直接杀灭癌细胞,而是阻断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使得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自己去杀灭癌细胞。

  因此,这一疗法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也就少了很多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无论癌细胞的具体突变情况如何,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杀死癌细胞,所以有着较好的广谱性,治愈率也更高。当然,这种广谱性也并非无限的,还要根据病人癌细胞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另外,作为抗体药物,生产、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比较高,相应的药价也就比较昂贵。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负责评选,奖项也是在该院校揭晓的。记者采访到在卡罗琳医学院就读的两位中国留学生,谈了对于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感想。

  生物医学专业就读的硕士生刘智明说,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可以成为继传统的三大癌症治疗支柱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支柱。同时,他为中国科学家、耶鲁大学肿瘤免疫中心主任陈列平感到惋惜,“他第一个解释了两分子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提出免疫阻断在肿瘤抑制方面的作用,并且他真正地把这个疗法应用在临床治疗当中。”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